乩童與尫姨的概念與起源
乩童和尫姨是一類擁有通神或借神附體能力的宗教人物,在古代及現代社會中,他們因其特殊的治病、驅邪和安撫精神的能力而倍受推崇。這些特質與世界各地的“薩滿”相似。"薩滿"一詞起源於通古斯語,用於描述具有神秘力量的巫師。在古代中國,這類具有薩滿能力的女性被稱為“巫”,而男性則被稱為“觋”。民間信仰中的乩童與桌頭
在民間信仰的社會裡,你可能會在宮廟或神明壇看到乩童與桌頭(通常是法師)共同提供“問事”的服務。當信眾的家人生病或感到不適,例如身體疼痛、被邪氣影響等,且無法找到明確的醫學原因時,他們可能會求助於宮廟,通過乩童與桌頭向神明請示。在獲得神明的指示後,乩童和桌頭可能會幫助信眾化解問題,例如通過驅邪、撰寫草藥處方,或指引他們找到專業醫生。乩童的使命與擔任過程
成為乩童的人通常在生命中經歷了重大的健康挑戰,並在某種程度上感受到神聖的庇佑。這樣的經歷使他們感激神明的保護,並認識到自己的“宗教使命”或“天命”。因此,他們會發願在宮廟或神壇擔任乩童,以協助神明服務社會,為信眾解決困境。從採童大會到坐禁:成為乩童的旅程
有些人是通過“採童大會”被選為乩童的。在此過程中,經驗豐富的乩童會透過一系列的儀式,如敲打法器、化符等,來召喚神靈,並觀察現場的人是否表現出具有神秘能力的特徵。被選中的人會經過一個叫做“訓童”的特殊過程,進行“坐禁”修練,通常是七天,但有時可能長達四十九天。
在“坐禁”期間,乩童會被安置在廟宇的隱蔽地方或密室,與外界隔絕,只能食用水果和飲水。在這段時間裡,他們會專注於學習如何進入通靈狀態,以及如何進行相關的儀式。 透過這篇文章,我們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乩童和尫姨這些具有通神能力的宗教人物的起源和作用,以及他們在民間信仰中的重要性。
乩童的分類與專業知識
生童與熟童:了解乩童的成長過程
乩童在他們的職業生涯中可以分為「生童」和「熟童」。一個「生童」是指剛開始學習並不太熟悉乩童應具備的法事知識和法器使用的人。隨著時間和經驗的積累,當他們對法事和法器有深入了解,並能熟練運用時,就被稱為「熟童」。與神明的連結:附體降身
當乩童進行通神活動,允許神明使用自己的身體時,他們通常會稱與自己有深厚因緣的神明為「恩主」。在神明附體的過程中,乩童的日常意識通常會變得模糊,因此他們在給信眾指示後,通常無法清楚記得所說的內容。通常是旁邊的「桌頭」(一個協助的角色)提醒他們,他們才能回憶起剛才發生的事情。乩童的多樣性:文乩、武乩和溝通方式
文乩與武乩:技能和表現的差異
乩童可以進一步分為「文乩」和「武乩」。文乩通常比較斯文,不使用武器。而武乩則是擅長使用各種法寶,如七星劍、鯊魚劍、刺球、月斧、丁棍等。開口與未開口:乩童的溝通方式
乩童在與神明溝通和傳達信息時,可以分為「開口」和「未開口」兩種。開口的乩童具有更高的修練水平,可以直接用語言表達神明的指示,或唱歌來傳達信息。而未開口的乩童通常會使用手轎、輦轎,並用轎桿作為乩筆,在沙盤或淨香盤上書寫乩字,並由經驗豐富的「桌頭」幫助解讀。他們也可能將神明的指示寫在金紙上,或是讓神明通過乩童把指示寫在符紙或金紙上,以幫助信眾淨化和保持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