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的起源和神話背景
田都元帥在民間被視為音樂之神,他還有許多別名,如田公、田相公、田元帥、田公元帥、田府元帥和相公爺。關於他的名字,有兩種可能的解釋。一說中,“田”被認為是其姓氏的委婉表達,而“都元帥”是他的職位。在古代,“都元帥”既是一個官職,也是道教神祇中常見的神職,“都”的意思是指領導一定數量的人的單位,也是頭目或領袖的俗稱。另一種解釋認為“田都”是指他的出生地,而“元帥”則是他的職稱,這意味著他住在田地裡。這些不同的解釋都與田都元帥豐富的神話故事有關。台灣流行的田都元帥傳說
在台灣流行的傳說中,田都元帥原是唐朝時代的人,姓雷,名叫海青,是朝廷的樂官。他的母親在感受到星神“翼宿星君”的降臨時懷孕,因未婚生子而被社會排斥,他出生在田地裡,由佃農收養。由於他在音樂方面具有非凡的天賦,他長大後進入皇宮,成為優秀的梨園弟子。在安祿山的叛亂期間,雷海青仍然忠於唐朝皇室,但被安祿山殺害。後來,唐朝封他為“天下梨園大總管”,並為他建立祠廟。據說,他死後曾多次顯靈,以雷為標誌,但因為雲霧遮蔽,使得“雷”字看起來像“田”,因此他被賜予“田”姓,成為田元帥。田都元帥的特色形象
田都元帥的造像有一個顯著的特點,那就是他的臉部通常會畫上一隻毛蟹。關於這個特點的由來,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因為他小時候是一個被遺棄的嬰兒,由螃蟹撫養長大。另一種說法是,他曾因醉酒而躺在皇宮裡,被楊貴妃在臉上畫了一隻蟹。因此,那些信奉田都元帥的人通常不會吃蟹,也不會用螃蟹作為供品。甚至有些學習樂器的信徒,當面臨技術瓶頸無法突破時,會向田都元帥發誓永不再吃蟹,以此來實現他們的願望。台灣的田都元帥廟宇
台灣各地,包括台北市、基隆、鹿港、台南安定、南鯤鯓和宜蘭等地都有田都元帥的廟宇。其中,台南安定的靜安宮建於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而鹿港的玉渠宮則建於乾隆三十年(1765年)。台北萬華的紫來宮在遭受破壞後,田都元帥的造像被轉移到“艋舺地藏庵”作為陪祀。目前,在台灣,除了北部的傀儡戲班外,其他各種戲班甚至宋江陣都把田都元帥視為守護神和行業神。
值得一提的是,台灣的宋江陣以田都元帥為主神,這可能是因為“宋江”和“相公”的發音很相近,經過代代相傳,出現了誤解,於是“相公爺”被誤解為“宋江爺”。因此,宋江陣在出陣或收陣時都會膜拜田都元帥。至於田都元帥的誕辰,有不同的說法,包括農曆6月11日、6月24日和8月23日。據說,如果信徒想要祈求在才藝上有所精進,則需要在8月23日開始進行連續三天的祭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