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福大帝的由來與傳說
五福大帝的故事起源於元朝時期。根據傳說,五位落榜的舉人因為一個高尚的行為而被尊為五福大帝。他們是劉元達、張元伯、史文業、趙公明和鍾士秀。當他們在考試中失敗並在回家的途中相遇時,他們因共同的理想而成為朋友。
在福州,他們共同做了一個夢,夢中他們得知由於當地的盜賊和邪惡行為,天堂將對福州的居民施加懲罰。他們決定為了警告居民,分別投身於五口井中自盡。當居民將他們的身體從井中撈起時,他們的臉部呈現不同的顏色:黑、白、綠、黃和紅。居民因此了解到即將有疾病襲來,並採取措施保護自己。這五位舉人的英勇行為得到了官方的認可,並在明朝時被冊封為“五福大帝”。
混淆與相似性
五福大帝的數字、名字和故事與其他神祇有許多相似之處,因此容易引起混淆。尤其是與“五方瘟神”或“五瘟使者”相似。《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記載,五方瘟神的名字與五福大帝相同,但他們起源於隋朝,負責在四季和中央方位散播疾病。一些觀點認為五福大帝的故事實際上是五瘟神的一個變體。此外,五福大帝之一的趙公明的名字與武財神相同,可能是同一神祇的不同形式。
在台灣的信仰與流傳
在台灣,五福大帝有多個稱號,如“五顯靈官”、“五靈官”、“五顯公”和“靈官大帝”。由於“五”、“五顯”、“靈官”等詞彙的關聯,五福大帝經常與“五顯靈官馬元帥”和其他與五顯相關的神祇混淆,但應該與五瘟神有關聯。
在台灣,五福大帝與“八家將”有密切聯繫。據說,清末時,駐守台南的士兵夢見五福大帝給他們藥物治療疾病,因此他們回到家鄉並開始崇拜五福大帝。台南的“五瘟宮”、“西來庵”以及鳳山的“白龍庵”都源於福州的白龍庵,並成為五福大帝在台灣的主要崇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