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神的誕生:一種古老的精神信仰
門神的起源與人們對自然界的敬畏和崇拜有關。古人相信萬物皆有靈性,並認為「門」作為生活空間的入口,具有特殊的意義。這個觀念演變成一種崇拜,人們開始尊敬和感激「門」,並相信門神是一種神靈,負責保護家園,抵禦邪靈。與灶神一樣,門神是民間五祀之一,然而,與廣受崇敬的灶神相比,門神的崇拜較不張揚。東亞地區,如台灣、中國大陸、日本、朝鮮、越南、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等地,都有門神信仰的分布。古代門神:避邪與守護的象徵
最早的門神崇拜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在河南安陽的殷墟遺址,人們曾發現用作門上裝飾的獸骨,其主要功能是用來避邪。在古代的典籍中,「門神」這個詞最早出現在東漢時期鄭玄為《禮記》所做的注解中。漢代時,人們開始在門上刻畫一些被認為能夠避邪和帶來吉祥的動物,如麒麟、龍和鳳凰。此外,中國的少數民族也有使用獸骨或在門上刻畫符號來避邪的習俗。在知識不普及的先秦時代,人們通常對夜晚和未知感到恐懼,因此建造宅門來劃分安全範圍,並通過門神信仰來安撫自己的恐懼。門神的呈現方式
門神通常以張貼、繪畫、塑像或雕刻的方式出現在傳統住宅的門板、寺廟大門或山門的兩側。它們的形象通常是高大威武的武將,但也有少數是文官或太監的形式。古代門神的代表人物:神荼和鬱壘
民間所崇奉的門神有許多不同的組合,而最早的門神被認為是古代神話中的神荼和鬱壘。根據古籍記載,神荼和鬱壘是兄弟,擅長捉拿鬼怪。神荼和鬱壘的形象通常是威風凜凜,面目可怖,用來嚇走邪靈。他們的故事和形象後來被廣泛流傳,成為門神信仰的一部分。 總的來說,門神信仰是一種古老而深刻的文化傳統,它反映了人們對自然和神秘力量的敬畏,以及對家園的保護和守護的渴望。門神的故事起源
當我們走在古老的街巷,經常可以看到一些宏偉的門上,有著栩栩如生的人物畫像,這些神秘的人物就是被稱為“門神”的守護者。而在這些門神當中,最常見的組合是秦叔寶與尉遲恭。秦叔寶與尉遲恭:英勇的守護者
秦叔寶,原名秦瓊,字叔寶,是唐朝開國將領之一,以其勇猛而聞名。另一位是尉遲恭,名恭,字敬德,也是唐朝初期的著名將領。這兩位門神是怎麼與門聯繫在一起的呢? 根據傳說,在唐太宗時期,有一個名為「龍王討命」的故事,龍王因觸犯天條被判死罪。龍王死後的魂魄不甘,開始纏繞太宗,使太宗夜夜難以入眠。當時,秦叔寶和尉遲恭自告奮勇,站在皇宮大門把守,阻止鬼怪搗亂。後來,魏徵也加入,三人一同守護皇宮,使皇宮恢復平靜。太宗為了感謝他們,命令畫師畫下他們的肖像,並掛在皇宮的門上。門神的形象
秦叔寶和尉遲恭的形象通常是站立的武將,秦叔寶以白色的臉和鳳眼,手持一對金鐧;而尉遲恭則以黑色的臉和杏眼,手持鐵鞭。門神的多樣性與廣泛分布
除了秦叔寶和尉遲恭,門神的形象還包括神荼、鬱壘,以及文丞和武尉,其中文丞指的是魏徵。宋元時期之後,門神的形象開始多樣化,包括趙雲、馬超、關羽等歷史人物,以及一些神話人物,如牛頭、馬面等。 在臺灣,佛寺的門常常由四大天王守護,他們是持國天王、增長天王、廣目天王和多聞天王,手持不同的法器,象徵風調雨順。此外,門神的信仰不僅在中國大陸和臺灣流行,還廣泛分布於日本、朝鮮、越南、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等地。門神在現代社會的地位
門神自古以來是被認為有守護作用的神祇。除了具有守護意義外,門神也是傳統建築上非常重要的裝飾元素,代表著寺廟的主神和屋主的地位。 然而,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科學思維的普及,對門神的信仰和崇拜逐漸減弱。在現代的城市中,公寓和大樓很少看到門神的身影。儘管如此,我們仍然可以在一些傳統的住宅和佛道寺廟中看到門神的畫像或雕像,這表明門神的信仰仍然在傳統的華人社會中扎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