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公文化指南:玉皇大帝信仰與台灣民間傳統

天公文化指南:玉皇大帝信仰與台灣民間傳統

玉皇大帝:天界的統治者

在漢人信仰中,玉皇大帝是位階最高的天神,民間通常稱他為「天公」,有時也親切地叫做「天公祖」。由於他被視為整個天界的代表,因此沒有固定的形象。在早期,人們崇拜天公時,通常不會設置具體的金身,而是以香爐代替,並寫上「玉皇大帝」、「玉皇大天尊」或使用「上蒼」的牌位。如果設置神像,通常會以帝王的形象來展示。在一些系統中,人們認為玉皇大帝的職位是有任期的,而目前認為是由關聖帝君擔任第十八代玉皇大帝。

天公在家庭和寺廟的崇拜

在過去,許多民宅會在房梁上掛上天公爐。每天早晚燒香時,天公是人們首先敬拜的對象。當民眾進入寺廟參香時,他們通常也會首先向天公爐致敬。當民間有重要的事情需要向天公報告時,還會有「領玉旨」或「置天臺」的儀式。

天公生:慶祝玉皇大帝的生日

據說,玉皇大帝的生日是農曆的正月初九,這一天俗稱為「天公生」。在這一天,各家會在凌晨時分布置兩層神案,稱為「頂下桌」。上層通常會供奉素食、麵條、水果等,並放置紙製的燈座,作為天公的神位。而下層則供奉肉和酒,以敬拜侍奉天公的神明和兵將。全家人會行三跪九叩首的禮節,以祝賀天公萬壽。

神明會:天公信仰的社群組織

以玉皇大帝為主祀的信仰者中,有許多神明會組織。根據日治時期的調查,在台灣,台北有十多個神明會,台南則有二十一個。這些神明會通常以「天公會」為名,會召集會員並設置天公爐位。知名的天公會有彰化的芬園天公會、鹿港的金和興街、金長興街等。

台灣的天公廟

台灣早在明鄭時期就有玉皇太子宮的建築,這是台南玉皇宮的前身。最早是以玉皇四太子為主祀,但在1800年重建時改以玉皇大帝為主祀,因此改稱玉皇宮。根據統計,台灣以玉皇大帝為主祀的廟宇約有21間,但最新研究顯示約有145間。相較於其他的神廟,天公廟的數量較少,這主要是因為一般的寺廟多是地方性的,而天公的地位極高,且古代認為只有帝王才能祭天,這影響了民間建造天公廟的意願。另一個重要原因是民間祭祀天公通常是以家庭為單位,在家中進行,因此減少了建造天公廟的需求。

資料來源

返回網誌

相關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