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於揭陽縣的三山傳說
三山國王是台灣廣泛崇拜的神祇之一,起源於中國廣東省潮州府揭陽縣。這個名稱“三山”來自揭陽縣的巾山、明山和獨山。根據元朝的記錄,三山國王最初是這片土地上的三位山神,據說在隋朝的某年二月下旬在巾山現身。這三位神秘人物聲稱受到天命,自稱是兄弟,並在三座山之間的一個神奇的山峰 - 玉峰上顯靈。玉峰建有一座廟宇,供人們膜拜這些神祇。神靈的化身與庇佑
據說當地一位姓陳的村民也被三山國王所感召,成為他們的隨從,並在廟宇內供奉。當地人在遇到乾旱、洪水或疾病時,向三山國王祈禱,通常會得到應允。歷史上,著名的文學家韓愈在治理潮州時,也曾因為豪雨造成災害而向三山國王求助。與宋朝的深厚關係
在五代和宋朝的交替時期,三山國王據說通過神蹟幫助了趙匡胤擊敗敵人,因而受到皇帝的嘉獎。三座山的神祇分別被封為“清化威德報國王”、“助政明肅寧國王”和“惠感弘應豐國王”,並被賜予“明貺”的榮譽。此外,三山國王在宋朝末年也幫助帝昺逃脫叛軍的追殺。這些傳說顯示,三山國王與宋朝皇室有著密切的聯繫。在台灣的廣泛崇拜
三山國王在台灣的信仰非常普遍。雖然最初的研究認為這是一種特定於客家族群的信仰,但最新的研究表明,三山國王的信仰起源於潮州地區的民間信仰,並不限於客家族群。在台灣,三山國王的信仰遍布各地,其中宜蘭地區就有大約26座廟宇。其他地區,一些古老的廟宇包括屏東九如的三山國王廟、高雄縣橋頭的義山宮、高雄市楠梓和鹽埕的三山國王廟、彰化員林的廣安宮和台南市的三山國王廟等。三山國王的現代面貌
隨著時間的流逝,三山國王的形象和故事經歷了多次變革,由原始的山神逐漸轉變為具有人格的神祇。他們被認為是隋朝時期的大將軍,後來隱居於山林,並在宋朝再次現身,保佑當地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