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生死:西方三聖和佛教往生極樂世界的信仰

超越生死:西方三聖和佛教往生極樂世界的信仰

西方三聖:極樂世界的代表

在佛教淨土宗中,有一組非常特殊的崇祀對象,被稱為西方三聖。這三位神聖的人物是西方極樂世界的代表,中間的主尊是“阿彌陀佛”,而在佛像的右側和左側,則是“觀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

深入了解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是梵語“阿彌陀”(Amitabha)的音譯,意指“無量光”和“無量壽”。他的名字還有甘露的意義,因此,在佛教的密宗中,他也被稱為“甘露王”。

大勢至菩薩的奧秘

“大勢至菩薩”的名字來自梵文“Mahâ-sthâma-prâpta”,簡稱“大勢”、“勢至”或“得大勢”。它也被音譯為“摩訶那缽”。

觀世音菩薩的多重身份

而“觀世音菩薩”的梵文名是“Avalokiteśvara”,也被稱為光世音菩薩、觀自在菩薩、觀世自在菩薩、觀世音自在菩薩。最常見的稱呼是“觀音菩薩”。

傳說與故事

根據《悲華經》,阿彌陀佛曾是一位名叫無諍念的國王。這位國王有兩個兒子,長子名叫不眴,次子名叫尼摩。後來,不眴成為了觀音菩薩,而尼摩則成為了大勢至菩薩。

中國的信仰與崇拜

在中國,西方三聖在民間廣受崇敬。常言道:“家家彌陀,戶戶觀音”。相對而言,大勢至菩薩則較少作為獨立的供奉對象。

區分三聖的方法

要區分西方三聖的塑像,有多種方法。除了通過他們的位置,還可以參考《觀無量壽佛經義疏》中的描述:“觀音冠有立佛,勢至髻有寶瓶”。另一種常見的區分方式是大勢至菩薩通常持有花,而觀音則持有淨瓶。

西方三聖在現代社會的應用

除了在佛教寺院中設有西方三聖的畫像或塑像供人崇拜,現今醫院的安寧病房和葬禮上也常常使用西方三聖的畫像。根據佛教的理念,當人們臨終時,為他們念佛可以幫助他們往生極樂世界。信徒們相信,在他們往生的時刻,西方三聖會親自前來接引他們的靈魂,引領他們前往極樂世界,在那裡從蓮花中重生。

資料來源

返回網誌

相關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