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科醫師教你10招,日常小習慣護腦、防失智、提記憶力變聰明

神經科醫師教你10招,日常小習慣護腦、防失智、提記憶力變聰明

容易實行的日常習慣能幫助你保持敏銳。而且無論何時開始都不嫌晚。

對日常作息做些小調整,就能大幅幫助保護你身體的控制中樞,並在未來預防認知衰退。事實上,科學家認為,多達45%的失智症案例,可能透過一些簡單、有時甚至出人意料的行為改變被延緩或預防。

開始永遠不會太早或太晚,但在建立大腦防線這件事上,時間至關重要,特別是因為一旦腦部損傷發生,通常無法逆轉,University of Michigan’s Neuroscience Institute 的神經學教授 Dr. Eva Feldman 說。

我們請教了八位神經科醫師與神經科學家,分享他們的最佳訣竅。

1. 戴安全帽。

從物理上保護你的頭部,是你能為大腦做的最重要一步,專家說。反覆的創傷性腦損傷與腦震盪所致的頭部外傷,會導致慢性創傷性腦病變(C.T.E.),這會整體惡化認知,在某些情況下甚至導致失智。

在騎腳踏車、滑雪等活動時戴上安全帽,能顯著降低受傷風險,Dr. Feldman 說。騎乘機車者也應該永遠戴安全帽,即使州法沒有要求。

2. 修剪草坪時戴上耳塞。

年長者若出現聽力損失,罹患失智的風險更高。科學家推測,可能因為處理聽覺的腦區靠近負責記憶的腦區,或是萎縮所致;有聽損的人傾向遠離能讓心智保持參與的社交活動。

為保護大腦處理感官訊號的能力,在嘈雜環境中使用耳塞或防噪耳罩,UC San Diego Health 的神經科醫師 Dr. Elizabeth Bevins 說。此外,50歲以上、以及經常暴露於高噪音的人,應每一到三年做一次聽力檢查,她說。

當該配戴助聽器時,不要猶豫。即使只有單側聽損,改變也會顯著影響你與世界互動的能力,Los Angeles 的 Cedars-Sinai 神經科醫師 Dr. Shlee Song 說。

而且不要只在外出時才戴,Dr. Bevins 補充。即使獨處也要配戴,因為讓大腦從環境噪音獲得聽覺刺激「很重要」。

3. 檢查你的視力。

不只是維持聽力;科學家也認為視力喪失與認知衰退有關。一項2023年的研究發現,71歲以上成人中,約三分之一具有中度到重度視力受損的人同時也有失智。依年齡與整體健康狀況定期安排眼科檢查(成年後每隔數年),並在需要時配戴眼鏡或接受矯正手術,可能有助於降低風險。

在大腦健康領域我們有句話,對退休族群尤其真確,Dr. Song 說:「不用就會失去。」她表示,大腦在它主動使用的感官上,更擅長建立連結並處理輸入訊息。

4. 去散步,並把你的椅子換成凳子。

神經科醫師知道,運動能藉由增加血流、把氧氣送入大腦而造福腦部。就算每天一小劑量的運動——例如步行半英里——也能帶來這些好處,Washington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的放射學副教授 Dr. Cyrus Raji 說。

盡量減少坐著或不活動的時間,也能帶來部分好處,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的行為與運動神經學助理教授 Dr. Kevin Bickart 說。大約每20分鐘站起來或走動一下會有幫助;使用能迫使你啟動核心的座具也一樣。「盡量避免全身被支撐的座椅,」Dr. Bickart 說。「在可能時用凳子、箱子、長椅或乾脆坐地板。」

5. 管理你的膽固醇。

來自食用紅肉、全脂乳品與含糖飲料的低密度脂蛋白(或稱「壞」膽固醇)會使動脈硬化,限制流向大腦的血流,並增加中風與認知衰退的風險,University of Illinois College of Medicine 的血管神經學教授 Dr. Fernando Testai 說。

食用豆類、全穀物與蔬果有助於管理膽固醇。維持健康體重、規律有氧運動與他汀類藥物也有幫助,Dr. Testai 說。他表示應每隔數年檢查一次數值;若你有糖尿病或中風/心臟病風險升高,則需更頻繁追蹤。

6. 每天用牙線。

口腔衛生對預防感染與牙周病至關重要。口腔感染可能蔓延至鼻竇,進而在大腦引發血栓或引流問題,Dr. Song 說。研究也發現牙周病與失智之間存在關聯。

規律使用牙線與刷牙,並至少每年(或每半年)看牙醫,可維持牙齒與牙齦健康,Dr. Song 說,這能幫助避免導致未來問題的感染。

7. 加入讀書會。

維持活躍的社交生活,能抵禦孤立帶來的負面健康效應——例如憂鬱,甚至過早死亡,Cedars-Sinai 的神經科醫師 Dr. Jessica Choi 說。她表示,擁有強大社會支持系統的病人,整體健康通常比沒有者更好。「欠缺這些可能引發憂鬱發作,」而憂鬱與年長者的認知衰退有關,她說。讀書會或園藝團體都能奏效,但「即使是與摯友或家人排定每月一次的聚餐,也能為病人帶來巨大改變,」Dr. Choi 說。

8. 霾害或煙霧天請戴口罩。

越來越多研究把空氣汙染暴露與認知衰退連結起來;科學家認為,空氣中的極細可吸入微粒一旦進入大腦,可能觸發化學變化,University of Rochester Medical Center 環境醫學系的神經科學家 Deborah Cory-Slechta 說。不是所有有害微粒都能避免——有些小到能穿透空氣濾網——但在空氣品質變差(包括野火煙霧)時配戴 N95 或外科口罩、並使用室內空氣濾淨設備,能降低你的暴露,她說。

9. 留意你的脖子。

你的脖子為大腦供血;頸部受傷會限制血流、讓大腦缺氧,甚至造成血栓。Dr. Song 說她常看到病人因車禍、糟糕的按摩或脊骨神經治療而扭到脖子。

要保護頸部免於受傷,「避免任何突然的扭轉或拉扯式調整,」她說。「對頸部我會避免使用按摩槍或『深層組織』按摩。把重點放在上背與肩膀。」開車繫安全帶也至關重要。若懷疑有頸部受傷,請儘速就醫,她說。

10. 好好睡覺。

找到能改善睡眠時間與睡眠品質的方法,對保持敏銳、抵禦失智很有幫助,Dr. Feldman 說。

若你上夜班、白天睡,考慮使用遮光窗簾以幫助調節生理時鐘,她說。若焦慮與憂鬱讓你難以入睡,試著在睡前冥想,她補充。若你不確定自己的睡眠問題出在哪,記錄睡眠日誌以找出可能的癥結。

「充分休息的心智」對腦部健康至關重要,「因為睡眠有助於鞏固記憶並清除大腦中的細胞代謝殘渣,」Dr. Feldman 說。

資料來源

返回網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