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種我獨自升級成長法:無需張揚,也能長期穩定地每天變得更好。
Share
沒有人看見的成長,能讓你感受與表現更佳。
當 Julia 想到自我提升時,她通常會想像把自己變成整天泡在健身房的人、刪掉 Instagram、更有策略地加速她的職涯,或把家裡凡是標示超過五種成分的食物全都清掉。
她並不孤單。當我們想到自我提升時,我們常會想到戲劇性或顯眼的改變。但更安靜、不那麼顯眼的改變,往往更容易為我們所及。
Julia 並不總有精力去做宏大的舉動,但她確實想成長、成為更好的自己。全面翻修她所有習慣在此刻並不現實,但較安靜的轉變做得到。你或許也有同感。
以下是五種可能只有你自己注意到、但隨時間推進能對你的幸福與成功產生巨大影響的改變。
1. 對今天的自己更友善
我們常對今天的自己感到挫折。我們想達到新的層次,或重拾我們失去的能力。如果你很有企圖心,想做的事與能做到的事之間,總會存在一個落差。
大多數人會等到自己進步之後才對自己友善。但正在進步的那個人,現在就需要被善待。
今天這個有缺點的你,正是會去做那些工作、讓你成為明天更強壯、更睿智的你的那個人。
所以,請善待當下的自己。
這種態度為此處其他自我提升秘訣奠定基礎。它本身也是一種策略。若你在努力成長的同時,對自己說話更溫和,你很可能會進步得更多。
2. 回看你的工作成果
當我們完成一項任務時,特別是當它在情感上很沉重或令人疲憊,我們只想把它結束。一旦一個專案提交了,它就「眼不見為淨」,我們便轉向下一件事。
別急著把它拋在腦後,回顧你的過程以改進它。
AI 在這方面很有幫助。想像你寫了一份報告共有五個版本,每個版本都包含與客戶的往返郵件。如果隱私允許,你可以請 AI 檢視各版之間的差異,甚至連同郵件往返一起看,並總結出變動的模式。
隨時間而行,當你在多個專案上這樣做,你可能會看到一些模式浮現,幫助你精簡流程、減少往返,或更好地運用修訂的過程,藉由你的受理度與專業態度在客戶心中留下好印象。
在這麼做時,要留意 AI 可能會過度擬合(過於聚焦於你的專案細節,而不是更廣的模式),因此它的建議可能只是在描述已發生的事情,而非能預測下次有效的方法。
3. 在生活中運用「利用-探索」原則
想像你的一天像是一座迷宮。你知道一條從起點到終點的路,因為那是你每天都走的路,但你不知道那是不是最佳路徑,因為你還沒探索每一種可能。
這就是「利用-探索」原則派上用場的地方。總是做我們一直在做的事並非最佳,但總是嘗試新東西也不是最好。作為一個指引,大約 80% 的時間重複你目前最好的做法,其餘時間探索一種新方式。有時你會找到更好的做法。
在你生活中的某個面向套用這個原則。舉例來說,每週一次,Julia 可能會嘗試一種不同於以往的下班放鬆方式。
4. 重新審視你最響亮的「應該」
我們對自己說得最多的事,往往是我們最少質疑的。
你最響亮的「應該」,或許並非必要,甚至不一定有幫助。
我們每個人都有關於如何更成功的信念。「我應該六點起床。」「我應該讀一個碩士。」「我應該開始一個 podcast。」這些信念透過重複變得更大聲,無論是我們對自己講,或是我們內化的社會訊息。最後它們變成不容置疑的真理。我們把它們視為必要條件,而非選項。
但重複不是智慧。
問問自己:如果我最響亮的「應該」並不是真的,我還能用什麼別的方法成功?
5. 改善你處理變化球的方式
回到 Julia。當她想到自我提升時,她腦中浮現的都是主動出擊、設定目標並達成它們的事。當我們沒有那股勁時,另一個選擇是「反應式」地自我提升。
想像她收到一則簡訊,附上一個要在德國網站上確認購買的驗證碼。她不是德國人,也沒有在買柏林公車票。她意識到她的信用卡遭到盜刷。她立刻出現壓力反應,想到自己將要面對的所有麻煩,並對一位不誠實的人在她已經滿滿待辦清單上又加了工作而感到氣憤。
但她及時察覺。她正在練習安靜地改善自己的反應。她不想給這個情況超出所需的能量,所以她把反應調低。她打電話給她的信用卡公司。幾乎不需要等候。他們寄給她一張新卡。她觀察是否有一筆自動扣款在她未向公司更新新卡號的情況下仍能成功,而且確實成功了。她很高興自己沒有因為更大的情緒反應,讓那個不誠實的人從她身上再奪走更多東西。
隨著時間過去,更平靜地反應會累積效果。它能降低壓力,並且愈來愈成為你的預設反應。
細微的內在改變也算自我提升
最有力量的改變並不總是最顯眼的。自我對話的變化、反應方式的變化、以及從已完成的工作中學習的變化,像所有習慣一樣會複利成長。你可以用覺察與反思來引導這些轉變。它們不會像新飲食或拿到新證照那樣戲劇性(或消耗),但會幫助你成為更好的自己。當精力有限時,這些策略依然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