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步驟解決幾乎所有難題:快速決策與行動指南,避免猶豫拖延。
Share
你大概不需要更多時間。
每當我回想那些我曾經對重大決定反覆猶豫的時刻,我簡直想尖叫。
我花了整整十年才下定決心成為父母。我也為了是否要分手而搖擺不定了一整年——對象是一位害怕承諾的男友,他最愛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最近在發生什麼爛事?」
談到做決定,拖拖拉拉看起來像是審慎,但「通常它只是慢而已」,Harvard Business School 教授 Frances Frei 說。
她與 Anne Morriss(Fortune 500 企業的領導力顧問)合著了《快速行動並修復問題》一書。他們也主持《可修復》這檔播客,會在 30 分鐘內(或更短)替來電者解決問題。
儘管 Frei 與 Morriss 承認有些兩難處境比其他情況更複雜,但他們主張,許多問題可以靠「速度與動能」來解決。
以下是他們建議用來做出決定的五個步驟。為了測試這套流程,我找上了我最好的朋友 Julie,她正在猶豫是否要領養一隻狗。
找出根本原因。
Frei 與 Morriss 說,在你辨識出問題真正的起源——究竟是什麼讓你卡住——之前,要往前推進都很困難。
人們眼中的「問題」,往往只是更深層議題的症狀,他們解釋道。因此,先以充滿勇氣且不帶評判的方式問自己:這個問題其實在關於什麼?這個問題喚起了哪些情緒?那些情緒底下又是什麼?
問自己「為什麼」時,持續「再往下一層」,Frei 說。她補充,至少要往下挖三層。
我的朋友 Julie 參與了一個犬隻救援團體,過去幾年她收養的三隻體弱多病的狗都已離世。她遲疑是否再養一隻,因為她覺得那會太費事;但在這個步驟中,她意識到那並非她兩難處境的根本原因。真正的原因是:在多年照顧病犬之後,她現在非常享受自己的自由。
蒐集資訊,擬出「夠好」的計畫。
一旦你已經找出真正的問題,Frei 與 Morriss 建議蒐集資訊,以便完整掌握問題全貌。
NYU Langone Health 精神科臨床助理教授 Dr. Sue Varma 提供幾個問題,幫助你收集情報: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需要做什麼?是什麼在阻礙我?如果是朋友遇到這種情況,我會對他說什麼?我的優柔寡斷成本是什麼?
我和 Julie 一起整理出的資訊包括:養狗是一段至少 12 年的承諾。而她先前的狗雖然離世帶來痛苦,卻也讓她的人生變得更好。
我們也認定,養狗確實很花錢。「但另一面是,狗帶給你的東西,無法用金錢衡量,」Julie 說。
當你掌握了足夠資訊,就開始腦力激盪可能的策略。以 Julie 的情況,我們想到寄養也許是選項之一。
尋求不同觀點。
Frei 與 Morriss 建議,從你核心圈子以外的人那裡獲得意見,才能以更平衡的視角看問題,還可能帶來你沒想到的解方。
「我們通常會把一桌我們稱為『常見嫌疑犯』的人湊在一起,」Frei 說。「我們希望你刻意替『不常見的嫌疑犯』多擺幾張椅子。」
所以要有意識地去找人,最好不只一位,而且完全不在你平常的圈子裡。向鄰居、朋友的朋友,或公司裡其他部門的人請教意見。「我們也喜歡跨世代的組合,」Frei 說。「我們真的很容易被困在自己的世代裡。」
Julie 問了一位不太熟的鄰居,她該不該養狗。她說:「對方告訴我:『現在就做,因為你不知道自己還能活多久。』」
為你要做的改變,寫一個故事。
接著,把 Frei 與 Morriss 所說的「改變敘事」組織起來——也就是一個描述你的決定會帶來何種影響的故事。
一個好的改變故事有三個部分,Morriss 說:過去、現在與未來。
因此,用清楚的語言,為你的問題寫一個故事。寫下為何需要改變、事情將如何轉變,以及一旦你做出決定、在未來你會有什麼感受。使用「生動而具體的語句」,Morriss 說,並以樂觀的語氣描繪未來的道路,這會為你注入能量。
Julie 的故事是:她想再養一隻狗。她說,這會讓她的生活更複雜,但也會因為加入「一小團愛的毛球」而更美好。
跨出去。
當你走過前面的步驟,就該跳了。帶著緊迫感去依據你的決定行動,Frei 說。去做吧!出發!
即使你對自己的決定沒有十足把握也沒關係,Morriss 說,並補充:「自信是行動的副產品。」
而你的下一步不需要戲劇化或改變人生才算數。Frei 與 Morriss 告訴我,只要跳脫無止境的猶豫循環就好。
「從來沒有任何人對我們說過:『我真希望自己當初拖久一點。』」Morriss 補充。
Julie 的結論是:她決定一年後養狗,並在九個月後開始尋找。
她甚至已經開始想名字了:Helen,或也許是 Barbara。(「我喜歡給狗取樸素風格的名字,」Julie 說。)這是一個不需要急著做決定的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