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存在一種嬌縱的流行病?
關鍵點
錯誤的育兒選擇助長了嬌縱的孩子。
科技改變了孩子的生活方式並影響了他們的行為。
嬌縱的孩子忍受挫折的能力低,工作態度差,情緒發展遲緩。
沒有人一開始就打算養育嬌縱的孩子。但只要走訪任何遊樂場、商場或兒童生日派對,你就會看到一些行為不端、嬌縱的孩子在騷擾他們的父母。
不久前,這種行為是不可接受的。而現在,公開的大喊大叫、發牢騷、爭吵和欺負父母似乎已成為常態。
這是怎麼發生的?是什麼導致了這種行為的轉變?
科技助長的嬌縱
在我們指責父母之前,讓我們先承認科技對孩子生活的深遠影響。互聯網、社交媒體、視頻遊戲和手機充斥著孩子的生活,根本性地改變了他們的日常生活。
大量研究表明,孩子對科技的過度依賴會引發焦慮、抑鬱和社交孤立,導致忍受挫折的能力差、社交技能受損以及情緒智力的滯後。上個月,美國公共衛生局局長呼籲在社交媒體上加貼警告標籤,因為這可能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造成損害。
自第一部智能手機問世已經過去了30年。因此,整整一代孩子可能更習慣於與屏幕交流,而不是與人交流。在大多數情況下,這些掙扎中的孩子都是由充滿愛心且出於善意的父母撫養長大的,他們並不知道自己將面臨什麼;當時還不了解科技的負面成癮特性。
就在上週,在我的心理治療室裡,我目睹了兩個16歲的年輕人發脾氣。他們大喊大叫、咒罵並貶低他們的父母。兩人都是科技"上癮者",花更多時間在屏幕上而不是與同伴相處,導致情緒智力的差距。換句話說,他們年齡增長了但未成熟,陷入了更適合小孩子的行為模式中。
情緒遲滯助長了嬌縱行為。與其為獨立和自主而努力,嬌縱的孩子反而依附於父母,要求父母滿足他們的每一個需求。
錯誤的育兒助長了嬌縱
三種特定的育兒風格促進了嬌縱、欺負人的行為:內疚的父母、焦慮的父母和修補一切的父母。
以下是一些經常助長嬌縱的育兒選擇:
-
曾被父母虐待或忽視的父母試圖通過給孩子過多的權力來彌補自己的童年。
-
患有焦慮症且無法忍受看到孩子受苦的父母會過度溺愛他們。
-
有決策困難的父母將育兒角色轉移給孩子,讓孩子照顧他們,而不是他們照顧孩子。
嬌縱的負面結果
嬌縱對孩子的影響有哪些?以下是一些最常見的問題:
-
低挫折容忍度:當嬌縱的孩子感到沮喪時,他們更可能想要放棄。他們難以忍受和解決挫折。
-
弱解決問題的能力:嬌縱的孩子不喜歡解決問題。他們不會自己掙扎解決問題,而是希望別人幫他們解決。
-
工作態度差:科技承諾一鍵即可解決問題。嬌縱的孩子期望隨時隨地能得到他們想要的東西,而不用付出努力。
-
社交問題:嬌縱的孩子避免社交聚會,除非他們是注意力的中心,這使得他們不受歡迎且缺乏團隊合作精神。
-
情緒遲滯:嬌縱的孩子停留在“可怕的兩歲”,容易發脾氣和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