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抱也有SOP:科學實證最舒心的6個關鍵、時間力度姿勢與對象

擁抱也有SOP:科學實證最舒心的6個關鍵、時間力度姿勢與對象

以下是近期研究對完美擁抱的發現。

Key points

  • 許多因素會影響我們有多喜歡一個擁抱。

  • 深壓是成就一個絕佳擁抱的關鍵。

  • 介於5到10秒的時間是絕佳擁抱的理想長度。

大多數(不見得所有人!)的人都喜歡擁抱,但你是否曾想過,當對方也想擁抱你時,如何擁有一個完美的擁抱?以下是一些關於哪些因素會影響我們有多喜歡一個擁抱的最新科學發現。

1. 用心擁抱——深壓是關鍵!

發表於學術期刊《Biological Psychology》的一項最新研究調查了擁抱時接觸的哪些元素會影響與他人的社會連結感(Damon and co-workers, 2025)。75名志願者在觀看與其親近之人的照片時,體驗到來自加重毯的深壓或輕壓,同時也接觸到溫熱或中性溫度包。結果如何?特別是深而溫暖的壓力能喚起與被看的那個人的社會連結感。輕觸或中性深壓在喚起社會連結方面並不那麼有效。因此,若想要一個完美擁抱,就要像你真的在擁抱對方一樣去擁抱,不要害怕施加一點壓力——非常輕的擁抱不會引發強烈的連結感(但當然不要過度)。

2. 擁抱維持5至10秒。

一項來自倫敦的研究顯示,受試者對持續5或10秒的擁抱評分高於1秒的擁抱(Dueren and co-workers, 2021)。對大多數人而言,擁抱很可能不宜遠超過10秒,因為很多人會在某個時間點覺得過長的擁抱很尷尬。擁抱的時間也有些取決於彼此的關係。一項我參與的最新研究發現,朋友平均擁抱約3秒,而戀人則約7秒(Ocklenburg and co-workers, 2025)。

3. 交叉與頸腰式都很棒。

上述由Dueren and co-workers(2021)進行的研究也探討了擁抱類型是否會影響人們的喜愛程度。他們比較了交叉式擁抱(擁抱雙方的手臂分別跨過彼此的肩膀與腰部)與頸腰式擁抱(一方環住對方的肩部,對方則環住前者的腰部)。然而,科學家並未發現這兩種擁抱之間有差異;兩者都很棒。

4. 顧及對方的個性。

上文提到的擁抱與關係狀態研究也調查了人格變項對擁抱的影響(Ocklenburg and co-workers, 2025)。結果顯示,高神經質、經常擔憂的人傾向偏好在擁抱時保持多一點距離,而在社會關係中非常負責、勤勉的人則傾向偏好少一點距離。

5. 以左臂領抱。

當擁抱某人時,人們必須決定是以右臂還是左臂領先。一項2019年的研究顯示,整體而言,多數人傾向以右臂先抱,但特別是在情緒非常強烈的擁抱中,會轉向更多的左側擁抱(Packheiser and co-workers, 2019)。一般認為這反映了右腦半球(控制身體左側)在處理情緒時的重要角色。

6. 擁抱你所愛的人。

一項日本研究顯示,你擁抱誰非常重要(Yoshida and co-workers, 2020)。在嬰兒與其父母的研究中,父母與嬰兒之間的擁抱會降低雙方的心率,顯示出放鬆。當陌生女性擁抱嬰兒時,則未發現此效果。這顯示擁抱與我們親近之人的正向效果特別明顯。

資料來源

返回網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