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婚姻不只紙上承諾:用每日選擇重啟激情、信任與連結的實戰指南
Share
每日的選擇與行動,定義對關係的真正投入。
重點
-
真正的承諾意指即使困難也持續為關係現身。
-
你無法強迫愛與承諾,但你可以為自己的那一半負責。
-
激情與連結可以被恢復;投入努力,浪漫與性連結能再被點燃。
如果你已婚,或處在一段長期承諾的關係中,「你有多投入?」或許聽來是個奇怪的問題。當然你很投入:你說了「我願意」、簽了房貸,甚至還一起養了孩子。身為一位曾與成千上萬對伴侶合作的伴侶治療師,我見過一件令人心碎的事。這裡有個讓人不舒服的真相──真正的承諾比我們以為的稀有,而且它並不是你所想的那樣。
承諾的幻覺
我們以為結婚就代表我們有了承諾。我們以為一起買房就代表我們有了承諾。我們以為有了孩子就「比以往更有承諾──我們現在是一個家庭!」但離婚統計──以及我們親眼所見親友的經驗──說的是完全不同的故事。
事實是:法律婚姻或同居並不保證我們會「相守到老」。太多時候,我們維持關係直到痛苦難耐,然後也太常以分手收場。
某些承諾的問題在於,它可能和承載它的那張紙一樣薄弱。它可能像你們在那個宣誓永遠相愛的特別日子拍下的婚紗照一樣脆弱。以為自己因為多年前──甚至數十年前──的某些感受與決定而有承諾,並不保證情感與關係上的投入。
當一方拒絕努力
以下是我在線上伴侶課程中太常見的情境:一方非常想為這段關係努力,而另一方拒絕。「我很好,都是你的問題,我們沒什麼好做的,」他們說。無論第一方如何懇求,第二方都逃避一切形式的專業協助。
在我的密集課程中,大約20%的參與者正面臨這種痛苦的處境。而你知道我發現了什麼嗎?這位「不情願的伴侶」往往有很合理的抗拒理由:
-
他們害怕會被怪罪所有事情。
-
他們覺得無論怎麼做,都無法滿足伴侶的需求。
-
他們感到自己失敗、被背叛、不夠好。
-
他們害怕被告知「一切都是你」。
-
或者,他們只是對目前的關係更為滿足。
這種抗拒常掩蓋了深層的受傷與對脆弱的恐懼。理解這點,有助於你以更多同理來面對。
最新消息:長期的愛其實未死
儘管統計看起來很慘──離婚率、外遇、無聊、缺乏激情──我有個令人振奮的消息:激情可以持續一輩子。它只是需要一點幫忙。
我知道標題很嚇人。我的客戶調查顯示,30%到40%的伴侶處於無性關係中,只有9%表示仍對伴侶感到興奮,甚至多達90%承認曾發生難看的爭吵。我不斷聽到人們說:「我先生再也不浪漫了」、「我好孤單」、「我們以前的性生活很好,現在她總是太累。」
但在與成千上萬對伴侶合作後,我學到的是:這些關係不是「死亡」──而是「昏迷」。而且它們可以被救活。容易嗎?不。需要努力嗎?是。我也很高興地告訴你們,我親眼見證了成千上萬對伴侶翻新了他們的關係。首先,你需要了解哪些因素預測關係的成功與失敗。接著,你需要理解那些能幫助你建立更有成效的溝通、浪漫與連結(以及更多樂趣,還記得樂趣嗎?)的工具與策略。這也是我在12週伴侶課程中所教的。基於以上所述,你不會驚訝我從「承諾」開始。
承諾的真正定義
真正的承諾不是法律文件或共同資產。它是每天做出的有意選擇:即使事情變得困難,也要為關係現身。當變得艱難時,願意做功課,而不是去找出口。
真正的承諾意味著:
-
選擇對伴侶保持好奇,而非以為自己全都了解。
-
決定為關係而戰,而不是彼此爭吵。
-
願意檢視自己的行為,而不是只會指責對方。
-
讓關係成為優先,而非任其自動駕駛。
-
尋求以科學為本的支持與訓練,好一同改善不足並以新方式強化關係。
你無法用愛逼出承諾
有個殘酷的事實:你無法用愛讓某人對你產生承諾。你無法用「治療」讓某人想努力修復關係。你無法用誘惑讓某人每日選擇你(雖然有人可能會為最後一點爭辯)。
但你可以做的是,示範真正承諾的樣貌。你可以成為你自己想擁有的那種伴侶。你可以不再等待對方先改變,而是先從自己開始。
這不代表當個任人踩踏的人,或接受不可接受的行為。這代表為你在關係動態中的那50%負責,並願意付出努力──即使對方還沒準備好。
當關係復甦
我看過瀕臨離婚邊緣的伴侶徹底轉變他們的連結。我也看過自覺「已經結束」的人重新找回以為消失的激情。但這需要雙方不只是在同一屋簷下共存而已。
這需要學會如何在衝突中溝通,而不把彼此摧毀;需要記得如何約會你的伴侶,並讓他們感到特別;需要以誠實與勇氣面對那頭大象──你們的性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