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更加依賴出口,使得關稅的影響更加顯著,然而中國對美國市場的依賴已減少,並且越來越致力於自給自足。
八年前的承諾,今天的實現
八年前,當當選不久的唐納德·J·川普承諾將利用白宮的權力與中國開打貿易戰時,中國被普遍視為一股無法阻擋的力量。中國是世界不可或缺的工廠,同時也是商品和服務迅速發展的市場。
如今,川普準備再次進入白宮,他誓言要通過對所有中國進口商品施加60%以上的額外關稅來加劇貿易敵對關係。他施壓的是一個受到多重因素交織影響的國家:房地產投資狂潮的災難性終結,銀行系統的無法估計的損失,地方政府債務危機,經濟增長乏力以及持續低迷的物價——這些都可能是長期停滯的徵兆。
出口依賴加劇,使中國更加脆弱
國內經濟的不景氣使中國企業特別專注於海外銷售,這使得中國對其出口增長的任何威脅更加敏感,這正是川普政府計劃通過促使中國增加美國商品購買來尋求達成協議時所希望的壓力來源。
「權力的天秤已經向美國傾斜,」康奈爾大學貿易政策教授、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中國部門負責人埃斯瓦爾·普拉薩德(Eswar Prasad)說。「中國經濟雖然不是奄奄一息,但已經掙扎了一段時間。」
中國內部的經濟應對能力
然而,這種普遍看法下的某些複雜因素可能會增強中國抵抗即將到來的川普政府措施的能力。最直接的情況是,中國政府擁有強大的資源來推動國內經濟。在長期拒絕放寬信貸以避免房地產投資復蘇之後,中國的央行今年降低了房主和企業的借貸成本。週五,政府批准了一項1.4萬億美元的救援計劃,允許地方政府以較低利率再融資現有債務。
中國在全球綠色能源市場的領先地位
同時,一個由政府主導的提升國家工業實力的戰略已經使中國成為電動車和其他清潔能源技術的主要供應商。這使得中國企業無論美國是否加徵關稅,都能掌控迅速增長的關鍵市場。在一個對氣候變遷日益擔憂的時代,世界要麼使用中國製造的設備來限制碳排放,要麼排斥中國產業。至少目前,它難以做到兩者兼顧。
中國減少對美國市場依賴
中國對進入美國市場的依賴程度不如川普上次加徵關稅時那麼強。自2018年起,川普政府對中國商品徵收的進口關稅浪潮最終涵蓋了約40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隨後拜登政府繼續保持這些關稅。隨後,中國工廠開始將目光投向東南亞和拉丁美洲尋找客戶。
中國在全球南方市場的推進
過去六年裡,中國在美國進口市場的份額從20%下降至13%,根據倫敦投資研究公司TS Lombard的資料,儘管這些變化中有些反映的是那些為了避開美國關稅而經過墨西哥和越南等國進入美國的商品。
隨著歐洲最近對中國製電動車加徵關稅,中國加快了在其他地區擴大銷售的推進步伐。「北京正在利用全球南方市場來抵消在西方市場的份額損失,」倫敦智庫查塔姆研究所高級研究員余潔(Jie Yu)說。
改變購買來源的策略
中國領導人對於農業商品等物品也採取了類似的做法,將部分大豆的採購從美國農民轉向巴西和阿根廷的供應商。
中國的反制手段
這樣的經歷或許讓北京有信心能在面對日益升級的關稅時保持堅定立場,並以減少美國進口產品,特別是農產品作為報復手段。中國也可能進一步限制其對關鍵礦物的出口。
「中國擁有比第一次更多的籌碼,」華盛頓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的中國專家斯科特·肯尼迪(Scott Kennedy)說。「如果川普尋求全面的經濟戰,中國有一系列工具可以動員來反擊,對美國經濟施加壓力。」
川普可能的策略調整
川普可能會選擇適當調整他的關稅威脅,得出徵收普遍關稅會損害美國經濟的結論。經濟學家警告,廣泛的進口稅會推高消費者價格,阻礙依賴進口零部件的國內製造商。
然而,如果川普真的執行關稅政策,中國產業將受到打擊。澳大利亞金融服務公司麥格理集團(Macquarie Group)首席中國經濟學家胡偉俊(Larry Hu)估計,出口將在接下來一年內下跌8%,同時削減中國年度經濟增長2個百分點。如果川普試圖封鎖中國企業在墨西哥等其他國家生產的商品進口,那麼損失會更大。
中國對貿易干擾的更高脆弱性
根據TS Lombard的資料,中國目前生產了全球出口商品的17%,而在川普第一次任期時這個比例為12%,這也顯示了中國對貿易干擾的更高脆弱性。
中國民營企業的崛起
中國產業常被描述為由龐大的國有企業主導,這些企業由於繁瑣的官僚體系和執政共產黨的要求而使它們難以適應市場變化,這被視為美國槓桿作用的另一來源。
但這種看法忽略了一個龐大且更加靈活的私營部門的崛起。根據華盛頓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的中國專家尼古拉斯·Lardy的數據,這個私營部門現在佔中國出口的大約一半,而國有企業只佔9%。「這是一個巨大的結構性變化,」拉迪說。「這使他們具有更大的適應性。」
中國政府的刺激手段
專家表示,中國政府有能力通過增加支出來彌補出口減少的損失。它可以動用國有銀行和企業巨頭來實現國家目標,例如經濟增長。
目前為止,從北京出臺的刺激計劃比一些人預期的更加逐步和謹慎,但它們作為一種信號,顯示了中國領導人對生活水平停滯引發的公眾不滿的關切,並決心推動經濟增長。
「我在中國交談的交易員們形容這種變化如同從病床上直接跳進夜店,」TS Lombard的首席中國經濟學家羅里·格林(Rory Green)說。「這是一系列政策上的巨大變化。」
中國快速應對危機的能力
北京的刺激政策轉向凸顯了中國制度在適應衝擊方面的一個核心特點。在強大中國共產黨的統治下,該國對個人表達實行嚴厲的控制,並沒有自由選舉。然而一旦黨確定了應對緊急情況的必要性,它便能迅速制定政策,不受民主社會中的種種阻礙。
「在迅速行動和解決危機方面,中共是非常有效的,」格林說。「他們有很多槓桿可以操作。」
習近平的權力鞏固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過去十年中鞏固了權力,確保了自己對職位的無限權力。在川普於2017年首次上台時,習近平剛剛任期四年,且法律上仍受限於兩個五年任期。他不久前才開始推動名為「中國製造2025」的倡議:政府提供廉價土地、大量國家信貸和高技術人才,旨在提高中國在10個先進技術行業的能力。
中國在先進技術領域的巨大成功
在關鍵領域,該計劃取得了驚人的回報。根據國際能源署的數據,中國現在控制了至少60%的全球太陽能電池、風力渦輪機、電池和其他減少碳排放的能源系統組件的生產能力。中國的投資在公佈的擴建中佔據了更高的比例。
中國公司在移動電話領域日益占據主導地位,根據加拿大亞太基金會的一項研究,全球前十大品牌中有八個總部位於中國。
半導體領域的挑戰
在某一方面,中國計劃明顯未能達成一個重要目標——縮小國內製造的半導體與台灣等地製造的最先進品種之間的差距,這些半導體使用的是來自美國、歐洲和日本的技術。
拜登政府對美國公司實施了出口管制,並向盟友施壓以阻止可能使中國產業追趕的技術流入。
出口管制的反作用
然而,一些專家認為,這場運動可能間接提高了中國承受即將到來貿易限制的能力。「這些出口限制加速了中國的自給自足驅動,」彼得森研究所經濟學家拉迪說。「認為我們可以全面放慢他們的進展,對我來說是不合理的。」
川普新一波關稅可能帶來的影響
川普的新一波關稅提案將提出一個挑戰。然而,這也會加強一個在北京越來越流行的觀念:中國再也不能依賴外國市場來供應所需的組件和技術。「中國領導層會學到一個痛苦的教訓,那就是他們除了依賴自己之外,真的無法依賴任何人,」多倫多大學中國政治學教授翁德妮(Lynette Ong)說。「川普的第二任期可能是對中國經濟自立的一份禮物。」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