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日托經驗如何塑造成年後的非親自照顧觀念?

童年日托經驗如何塑造成年後的非親自照顧觀念?

非親自照顧已成為文化常態,但這真的是人們的偏好嗎?

關鍵點

  • 在美國家庭中,有工作母親並讓孩子接受非親自照顧的情況,現在已經成為主流安排。

  • 大多數成人在成長過程中都有經歷過非親自照顧。

  • 儘管這些增加,社會對非親自照顧的氛圍仍然充滿爭議。

非親自照顧與母親就業的變遷

非親自照顧,定義為由非孩子的父母或監護人提供的照顧,已在美國越來越普遍。與此趨勢一致,美國的母親就業率也有所增加。讓孩子接受非親自照顧的工作母親,現已成為美國家庭中的常態安排。伴隨著育兒安排和母親就業的歷史性變遷,社會對這些做法的態度也有所改善,儘管並非一致。研究表明,對母親就業的正面態度與教育水平正相關,與宗教虔誠度負相關。

社會氛圍仍充滿爭議

儘管公眾支持的明顯增加,非親自照顧和母親就業的社會氛圍仍然充滿爭議。雖然非親自照顧已成為現實,但傳統的母親照顧這一文化理想仍然佔據主導地位。根據家庭研究所於2020年進行的一項調查,29%的參與者表示「父親工作,母親在家」是四歲以下兒童的最佳安排。人們對育兒和母親就業的態度是影響個人決策的重要變數,而態度往往部分受到早期經驗的影響。因此,個人的日托歷史與其對非親自照顧和母親就業的成年態度之間可能存在聯繫。

早期照顧經驗對成年態度的影響

理論上,早期照顧經驗可能會以兩種方向之一影響成年態度。首先,「反彈假說」預測那些在孩童時期經歷過非親自照顧的人,會對日托持更負面的看法,並限制自己的孩子參加這類照顧。這種反彈可能源於消極偏見——我們更容易記住負面經歷,而非正面經歷。與日托相關的負面經歷、記憶和情緒可能會促使人們在成年後對非親自照顧持負面態度,進而拒絕讓自己的孩子接受非親自照顧。

另一方面,「同化假說」認為,兒時的日托經歷可能會使個人對非親自照顧和母親就業持更正面的態度,並偏好讓自己的孩子參與這類照顧。早期研究傾向於支持這一假說。那些在童年時期經歷過非親自照顧的參與者,對日托和母親就業的態度比那些未曾參加過日托的參與者更為正面。那些在童年時期有工作母親經驗的人,對母親就業持更積極的態度,並且性別角色觀念較不僵化。

研究數據支持同化假說

我的研究興趣在過去20年間一直集中於追踪育兒態度,結果始終支持同化假說。2006年,我們發表了一項來自308名參與者的數據,他們填寫了關於育兒歷史、態度和預期的問卷,內容涉及育兒、母親就業和未來的育兒計劃。我們發現,「在童年時期經歷過非親自照顧的參與者,對這類照顧和母親就業的態度比在家接受撫養的參與者更為正面。我們還識別出了一個劑量反應效應,即在照顧中花費的時間越多,對此的態度越正面。特別是女性對非親自日托和母親就業持有比男性更積極的態度。」

2018年,我們基於早期數據集進一步探討了相同問題,並收集了來自三個相似群體(N = 668)的15年數據,這些群體來自美國中西部的一所大學。我們發現,「非親自照顧的歷史預測了成年人對非親自照顧和母親就業的態度。與那些未經歷過早期非親自照顧的參與者相比,那些報告曾經歷過早期非親自照顧的參與者,對非親自照顧和母親就業的態度更為正面,並且更樂意將自己未來的孩子置於非親自照顧中。花在非親自照顧中的時間越多,對此的態度就越正面。女性對非親自照顧的態度顯著比男性更為正面。」

社會條件和個人態度的變化

然而,個人態度不僅受過去經驗和社會條件的影響,也受到當前和近期條件的影響。社會條件是動態的,且往往會出現不可預測的變化。特別是最近的COVID-19疫情,顯著改變了日常生活的許多方面,包括父母就業和育兒安排。隨著環境的變化,態度也往往會發生變化。例如,德國的研究顯示「疫情後,父親對母親就業的平等態度顯著下降。」因此,疫情前對非親自照顧和母親就業的研究結果,可能不再準確反映當前父母所面臨的社會現實和態度。

最新研究結果

我們在最新的2024年項目中探討了這一問題,主要目的是重新測試同化假說,並在疫情後重新評估人們對非親自照顧和母親就業的態度。我們從226名現任和未來的父母處收集了數據,詢問他們對日托和母親就業的態度,並調查了他們的育兒歷史。

在我們的樣本中,72.5%的參與者「完全開放」或「有些開放」讓自己的孩子接受非親自照顧(相比於2006年樣本中的53%)。然而,經歷過非親自照顧的參與者對此更為開放,相比之下,未經歷過非親自照顧的參與者僅有58%表示開放(相比78%)。這些結果與早期研究相符。

與先前的研究一致,參與者對擴大家庭安排的偏好佔多數(分別為60.5%和60%)。同樣地,與先前的研究一致,關於母親就業和非親自照顧的態度中,出現了性別差異。女性對母親就業和非親自照顧持有更正面的態度。那些花大部分時間在日托中的人,比那些只在日托中花少量時間的人對非親自照顧更加開放,這表明存在劑量反應關係。(在對非親自照顧或母親就業的態度上,未觀察到基於政治立場或年齡的差異)。

總結

總而言之,疫情後的研究結果在很大程度上與同一群體中的先前發現一致,繼續支持「同化假說」,這一假說提出,兒時的非親自照顧經驗與成年後對非親自照顧的更正面態度之間存在聯繫。

資料來源
返回網誌

客製禮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