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動電源、電子菸怎麼帶?飛機鋰電安全與禁帶清單最新規定懶人包
Share
手機的行動電源能托運嗎?能在頭頂置物櫃替平板充電嗎?那無線吹風機呢?今年規定已經改變。以下是你需要知道的。
過去幾個月,全球各家航空公司與安全機關開始推出關於電子裝置應該放置在飛機上的何處的新規定,無論是在貨艙、頭頂置物櫃,或是個人物品中。
關鍵問題在於鋰電池。依據 Federa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F.A.A.)說法,鋰電池若受損或短路,可能自燃起火。這類電池現在在美國大多被禁止放入託運行李中,除非裝置已完全關機。
這對旅客而言可能會很混淆,因為他們未必知道自己的裝置是否由鋰電池供電。UL Standards & Engagement 的執行長 Jeff Marootian 表示,較好的判斷方式是思考該裝置是否可充電。
這些物品包含但不限於手機、筆電、平板、智慧手錶、牙刷、行動電源與電子菸。另有部分無線吹風機與電捲棒因使用丁烷藥罐供電,被禁止放入託運行李。
以下是重點。
罕見但增加中的問題
前飛行員與航空安全專家 John Cox 表示,問題稱為「熱失控」,也就是裝置電池過熱、分解,並可能起火。他指出,並非所有事件都會出現明火,但過熱的電池有爆炸風險。今年一月,南韓一架 Air Busan 飛機在停機坪被火焚毀,調查人員表示可能是行動電源引發大火。
根據 F.A.A.,自 2006 年 3 月以來,涉及鋰電池的冒煙、起火或極端高溫事件已近 700 起。依該機構數據,多數事件與電池包有關,電子菸或 e-cigarettes 為第二大原因。去年有 89 起事件;相比之下,2019 年為 45 起,根據 F.A.A. 的資料。
今年截至目前已有 62 起事件。Marootian 先生表示,這約相當於每週兩起。
他補充:「雖然事件在增加,但仍非常零星,我們希望維持在這樣的水平。」
Cox 先生表示,增加的主因與旅客攜帶的可充電裝置數量愈來愈多有關。
搞清楚你攜帶的是什麼
Marootian 先生表示,他認為機場關於電池的標示令人困惑,因為上面提到的多是一般旅客不一定知道的電池類型與瓦時數。
他說:「一般人並不一定會用電池類型來思考自己攜帶的裝置。但如果你說『可充電裝置』,就會更清楚。」
Marootian 先生表示,任何一位旅客很可能發現自己攜帶了四樣可充電裝置,甚至更多。
他說:「乘客的意識其實是關鍵。」
讓裝置保持在身邊
依照 F.A.A. 的新規定,任何含有鋰金屬或鋰離子電池的物品都應放在手提行李。裝置可以託運,但前提是必須「完全關機、避免意外啟動,並以不致受損的方式包裝」。各家航空公司可能另有其限制。
備用鋰電池、行動電源、電子菸與 vaping 裝置,必須由攜帶者帶在機艙內。若旅客的包被要求在登機口托運,應在交出行李前記得取出電池。
受損或被召回的鋰電池特別容易過熱並可能引發火災。Cox 先生舉例,若 iPhone 或 iPad 螢幕破裂,代表該裝置曾承受高度外力,可能已損及電池,增加熱失控風險。
他說:「不要把受損的裝置帶上飛機。」
Marootian 先生表示,其中一個最簡單的作法,是讓裝置維持在伸手可及的距離。如果出現冒煙或火花,便能立刻處理。
打包前先想清楚
依據 UL Standards,38% 的旅客承認曾把鋰電池放進託運行李;而有 30% 在被要求登機口托運手提行李時,未被要求取出鋰電裝置。
Marootian 先生表示,他的公司正在推動公共服務宣導,讓旅客更了解電池風險,並敦促加強機組員訓練。
UL Standards 建議,打包手提行李前,旅客應檢查裝置是否有電池問題徵兆,包括膨脹、過熱與明顯損傷。
Marootian 先生說:「我們認為這是非常可解決的問題。」
Cox 先生表示,若 T.S.A. 在託運行李中發現含鋰電池裝置,可能不會移除該裝置,但很可能會檢視是否受損。
丁烷供電裝置
根據 T.S.A. 八月在社群媒體上的貼文,丁烷供電裝置(如無線捲髮器)也可能引發機上火警。每位旅客僅可攜帶一件此類裝置,且必須放在手提行李。若在託運行李中發現帶有丁烷藥罐的無線捲髮器,該機構表示會將其交由航空公司處理。
Cox 先生說:「在飛機上有丁烷不是好主意。」他補充,這種氣體高度易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