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期癌症篩檢四大須知:降低死亡率自保健康專家建議全解析攻略詳
Share
定期篩檢能在四種癌症上為你扭轉勝算,其餘癌症的科學證據尚不明確。
篩檢可以成為對抗癌症的強大武器,協助在一個人覺得病得需要看醫生之前,提早數月甚至數年抓住部分腫瘤。
癌症種類繁多,但 U.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一個由獨立醫學專家組成的小組)只建議對四種癌症進行定期篩檢:肺癌、乳癌、結直腸癌與子宮頸癌。就這四種而言,該工作小組發現,定期篩檢可以拯救生命,而不至於讓過多人暴露在假警報、額外檢測或不必要治療之下。
「篩檢站在減少癌症死亡的第一線,」American Cancer Society 流行病學家 Robert Smith 說。
為什麼你應該接受這些癌症的篩檢?
Task Force 副主席 John Wong 醫師表示,工作小組會定期系統性檢視癌症篩檢的證據,並依年齡及潛在風險因素提出建議。這些建議針對的是健康族群,因此如果你已有症狀,無論年齡或上次篩檢時間多久,醫師都可能仍會想尋找癌症的蹤跡。
之所以推薦這四項篩檢,是因為它們能降低癌症死亡。工作小組的模型顯示,肺癌死亡減少 13%,乳癌死亡減少 28% 至 30%;臨床試驗得出了類似結果。
Smith 指出,除了早期發現癌症外,結直腸癌及子宮頸癌篩檢還能幫助預防疾病。
例如,醫師可以切除位於大腸與子宮頸內的息肉或可疑、可能為癌前病變的組織增生。工作小組的模型顯示,篩檢可使結直腸癌死亡減少 79% 至 85%,子宮頸癌死亡減少 80% 至 87%。
但要充分獲益,病人必須定期篩檢,Roswell Park Comprehensive Cancer Center 流行病學家 Mary Reid 說。她建議與醫師討論,依你的基線風險、所使用的篩檢方式及過去可疑發現史,決定檢查頻率。
「你不是一成不變的,」Reid 說,「因此讓篩檢的節奏隨時間與風險增加相匹配極其重要。」
有年齡限制嗎?
工作小組只建議特定族群接受篩檢,醫療保險也必須為這些人支付篩檢費用而不收取自付額。
「風險是立即的;效益是延遲的,」Beth Israel Deaconess Medical Center 初級照護醫師 Mara Schonberg 說。因此理念是篩檢那些已足以面臨真實癌症風險、但仍夠年輕能享受早期發現和治療完整效益的人。
-
肺癌:50 至 80 歲且具有顯著吸菸史者,應接受低劑量 CT 掃描。
-
乳癌:40 至 74 歲女性,應定期做乳房攝影。
-
大直腸癌:45 至 75 歲者,應透過大腸鏡或居家糞便檢測接受篩檢。
-
子宮頸癌:21 至 65 歲女性,應例行以子宮頸抹片或人類乳突病毒(HPV)檢測篩檢。
Schonberg 說,這些指引並不完美。它們漏掉部分確實罹癌的人,同時在醫師追逐無害腫瘤的過程中,仍可能導致不必要的焦慮與後續檢查。而且並非所有人都按時接受篩檢。一項涵蓋數萬名符合多種癌症篩檢資格者的研究發現,65% 的人完成乳癌與結直腸癌篩檢,但只有 17% 接受肺癌篩檢。
如果你認為自己符合篩檢資格,請與醫師討論,The University of Texas 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 家庭醫學醫師 Therese Bevers 說。若因家族史、BRCA 等基因突變或其他因素自覺高風險,也可詢問指引外的篩檢;但要知道,指引之外的研究顯示,傷害通常大於益處。
其他癌症的篩檢呢?
對於皮膚癌、口腔癌、膀胱癌等,有關是否篩檢的證據仍不足以提出建議。至於卵巢癌、胰臟癌、睾丸癌與甲狀腺癌等,工作小組發現,對無症狀者篩檢會產生過多假陽性與併發症,卻無法降低死亡風險。
因此,工作小組建議不要對年長男性進行前列腺癌篩檢,但指出 55 至 69 歲男性應與醫師討論其中利弊。Reid 說,多數前列腺癌生長緩慢,一輩子都不會造成問題。篩檢雖能找出這些腫瘤,卻可能引發一連串不必要治療與併發症,例如直腸出血與陽痿。
「有時候,治療比擁有癌症本身還糟,」Reid 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