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經驗性逃避到自我成長:以接納啟動行動與內在穩定,重建心安。

從經驗性逃避到自我成長:以接納啟動行動與內在穩定,重建心安。

接納如何幫助你度過艱難時刻。

重點

  • 一旦你真正接納你生命中的當下現實,你就能取用自我主導改變的力量。

  • 無法接納當前處境的人,傾向於實踐「經驗性逃避」。

  • 在封鎖期間能接納不確定性的父母,通常感受到較少的心理困擾。

  • 接納往往是邁向人際關係與成就的第一步。

當今許多人幾乎無法接納當前世界的政治與經濟狀態——無論是貧富差距在有與無之間日益擴大(2018 年,排名前 0.1% 的人每年所得是後 90% 的 196 倍)、我們日益惡化的全球環境、伴隨我們新的螢幕成癮式習慣而急遽下滑的文明禮貌,或我們日益增長的政治兩極化。

半個十年前的教訓

為了學習如何應對當下正在發生的事,讓我們把時鐘撥回半個十年,回到近一個世紀以來第一場全球性大流行正要開始的時刻,並思考我們當時如何因應。

在疫情高峰期間,能夠接納情勢不確定性的已婚、處於封鎖狀態的父母,所經驗的心理困擾較少。此外,一項涵蓋 COVID-19 疫情期間超過 11,000 名醫療照護工作者、共 121 項研究的統合分析發現,那些能夠管理前所未見的不確定性、從經驗中成長,並維持其長期身心健康與以同情心進行照護之能力的人,具有一項令人意外的能力。

那項能力會是什麼?他們能夠以心理彈性與反思,接納日常現實中的不適感。換句話說,他們懂得如何實踐接納。

是哪一面牆?上頭寫了什麼?

無法接納當前處境的人,往往實施「經驗性逃避」,這是一種與心理僵化相關的內在因應機制。另一方面,具有心理彈性的人,首先能夠接納身邊正在發生的事,然後加以調適。一項針對英國逾 500 名民眾在 COVID 疫情期間的研究發現,此類個體會有較佳的安適感,且較少憂鬱、焦慮與(再次地)心理困擾。

你一生所能進入的最大監獄,坐落於你自己的心中。當你在生命中精確地接納你所處的位置——即便是在最糟的情況下——你便抵達了那個能夠取用力量、將生命朝向更好方向推進的精確時刻。

一旦你真正接納你生命中的當下現實,你就能取用自我主導改變的力量。「我的幸福與我的接納成正比,」已與帕金森氏症共處逾三十年的演員 Michael J. Fox 分享說,「並與我的期待成反比。」

接納不是可有可無

當你接納「你所在之處並非你所嚮往之處,但那確實是你目前所在之處」,以及「任何想要的改變必須——絕對地、毫無疑問地——從那裡開始」,你便在生命中重新奪回了力量。換言之,接納就是地面零點,它是你此生每一段關係與每一項成就的起點。

下一步——積極採取行動,去處理任何你難以接納的事——對你的長期心理健康也至關重要。

「你說得倒輕鬆啊,哦,樂觀的作者,」你也許會這麼想。「我實在無法忍受看著這些政客與寡頭把我們多年來建立的一切毀掉。」

我懂你。然而,雖然你的失望、挫折與幻滅之情難以承受,但此刻、至少在此刻,你仍必須與它們同在。

取回你的力量

一旦你接納並與這些感受和解,你便獲得了你所需要的重要力量,得以朝改變努力前進。當外在許多你所重視的事物正崩解時,從內在更新你的安適之源,是一項前所未見的挑戰,而我們每個人都必須迎上這個挑戰。

在你的生命裡朝接納前進。當你因更能接納自己與他人而感到一種內在的平靜時,於是——也唯有在那時——你才能深入思考,如何在你的人生以及我們共同分享的這個世界裡,創造改變。

資料來源

返回網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