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關稅對決:義烏工廠線撐起中國出口新王牌,轉向東南亞歐非。

中美關稅對決:義烏工廠線撐起中國出口新王牌,轉向東南亞歐非。

在華盛頓,對中強硬派認為其經濟過於疲弱,無法承受關稅衝擊。在義烏,工廠正顯示為何、至少目前看來,這可能是誤判。

隨著全球兩大經濟超級強權之間的貿易敵意再度升溫,中國已發出明確無誤的訊號:準備好應戰。就在一週前,中國啟動其對幾乎全世界關鍵材料供應的掌控,打破兩國之間脆弱的貿易休兵。

北京覺得自己還握有另一張王牌:蓬勃的工廠。即便面對 Trump 總統祭出的超高關稅,中國的製造業仍在幫助維持成長,並讓中國最高領導人 Xi Jinping 在面對美國時握有更強的籌碼。

這股實力在義烏市一覽無遺。這裡擁有全球最大的批發市場,販售玩具、家用電子與無人機的商家,擠進橫跨多個街區的綜合體。上週,義烏又揭幕另一座貿易中心——其規模相當於數百座足球場——用以安置出口商,並「向世界展示中國的硬核製造力量」。

和義烏許多業者一樣,Gong Hao 過去把塑膠夏威夷花環、派對拉條與兔耳朵賣給美國客戶。今年,他失去美國買家,但在歐洲與東南亞找到新客戶。

「美國客戶對我們影響不大。」Mr. Gong 說。

在政府協助下,中國的工廠實力正成為經濟中一場板塊移動的一部分;當中國把更多製成品賣往更多地區時,這股變化正衝擊著近與遠的海岸。今年中國對全球的貿易順差逾 8,750 億美元,正朝紀錄邁進。過去一年,出口對中國經濟成長的貢獻高達三分之一;專家表示,這將難以持續。

此策略既必要也兇險。暴衝的出口正對更廣泛的中國經濟亮起警訊——經濟學家稱之為通縮性衝擊。週一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夏成長停滯、零售銷售走弱。而中國把貿易轉向世界其他地區,也伴隨其他經濟體樹立壁壘的風險。

「就實際情況來說,是貿易在讓中國經濟『燈還亮著』。」Asia Group 中國區總監、曾任 Wells Fargo 在中國的高階主管 Han Lin 說。

Fiona Zhou 的橡膠小雞、小鴨與其他捏壓玩具有近四分之一銷往美國。她的公司 Kaqu Toys 在 7、8 月向美國進口商交付全年訂單,當時 Trump 對中國祭出的史上最高關稅處於 90 天暫停期。她說自己給了客戶 5% 的折扣,以減輕關稅造成的較高成本。如今關稅回到位,Ms. Zhou 正把原本受美國歡迎的產品轉往東南亞與南非。

在 Global Digital Trade Center——她和數十家玩具公司最近搬入的園區——官方允許業者使用能繞過中國「防火長城」的網路,好在 TikTok 與 YouTube 等在中國其他地方遭禁的平台上推銷商品,Ms. Zhou 說。

Ms. Zhou 說,Trump 忽停忽開的關稅讓人頭痛。「就像朋友一直跟你吵架——你能怎麼辦呢?」

中國需要持續把產品賣到海外,因為國內找不到足夠的買家。

Ye Chaoli 販售齙牙的 Labubu 公仔、絨毛卡通角色玩具與 Hello Kitty 水鑽周邊。她一半的生意在中國,另一半則銷往俄羅斯等海外市場。

「生意越來越差了,」Ms. Ye 說。「因為目前的經濟下滑,特別是在中國的新冠疫情之後,經濟一直在掙扎。」

四年前在中國開始的漫長房地產崩盤,已摧毀多數家庭儲蓄,並持續沉重打擊信心。為緩衝經濟下行的衝擊,政府正補貼製造業。

壓力跡象隨處可見。人們對收入感到焦慮、花費謹慎;家庭儲蓄幾乎維持在疫情期間的高檔——當時人們面臨無限期封控,看不見盡頭。

全體經濟中的物價也在下滑,幾無回升跡象。青年失業率居高不下。城鎮工資放緩至有紀錄以來新低,且部分產業甚至在縮減。作為地方政府收入要角的土地價格也大幅下挫。

中國的人民幣由官方嚴格管理並盯住美元,今年對許多貿易夥伴的匯價也走弱;不過上週中國央行將基準匯率設在一年來最高,推升了人民幣。隨著央行持續降息,資本成本也在下降。

然而,儘管這些對國內經濟是壞消息,卻讓中國對外出口更具吸引力。

「國內情勢越差,他們的出口就越具競爭力,」Gavekal Dragonomics 中國研究副主任 Christopher Beddor 說。「重點是,在通縮性衝擊與貨幣貶值的夾擊下,中國出口相較許多其他國家,正以一種『機械式』的方式變得更具競爭力。」

依據中國海關總署上週公布的數據,9 月出口以近六個月來最快速度成長,達 3,286 億美元、為今年單月最高。對美國的出貨下滑 27%,但對幾乎所有其他地區則大幅攀升。

不過,中國在這場貿易戰中仰賴世界其他地區維持韌性的策略,建立在各國持續對其商品保持開放之上。而在中國出貨增長全球最為迅猛的東南亞等地,抵制的聲音已開始出現。

儘管如此,對價格具競爭力的中國商品的需求仍很強。義烏國際商貿城(Yiwu International Trade City)——該市六大外貿綜合體之一——上週某天仍人聲鼎沸,數十名買家與攤主不斷殺價。一架玩具無人機在行人身旁嗡嗡飛過,一隻機器狗端坐等著它的骨頭。兩名男子坐在露營椅上,用塑膠 AK-47 射出橡膠彈。

在這片混亂中,來自坦尚尼亞、26 歲的企業家 Rhoda Nghelembi 正在挑選金屬手環與耳環。過去三年,她已自家鄉達累斯薩拉姆(Dar es Salaam)七度造訪此地,把商品帶回販售,不只賣在當地,也賣往肯亞、烏干達與剛果。

「我看到自己的未來會因為中國而變得如此龐大而富足,」Ms. Nghelembi 說。「中國有非常非常多的機會。」

資料來源

返回網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