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制控制的動態能夠對受害者進行恐嚇,讓她們感到無助。
重點整理
強制控制具有多面性且極具操縱性,包含自殺或謀殺威脅等。
受虐者和遭遇強制控制的受害者在試圖離開關係時可能面臨最大的危險。
對於為何女性無法離開虐待關係的假設忽略了有害關係的現實。
虐待關係能夠造成心理上的傷害,導致受害者陷入深深的無助與被動之中。
為什麼被虐待的女性無法離開暴力關係?
這個問題具誤導性,因為它假設女性以及其他遭受虐待關係中的人擁有選擇和自主權。事實上,虐待的動態,包括強制控制和煤氣燈效應,能讓受害者無法識別她們面臨的風險,甚至看不見逃脫的途徑。
強制控制的方法可以是極為隱蔽的,讓受害者感到自己完全負責伴侶的健康與福祉,任何對她施加的暴力或威脅都被認為是她的錯。「看看你把我逼成這樣」,施虐者這樣說,不僅傷害了受害者,還讓她覺得自己激怒了他。
受強制控制的受害者甚至不覺得自己無助,反而覺得自己有力量,因為她認為自己對伴侶的痛苦和憤怒負有責任。如果施虐者表露出脆弱感、自認為不配或不被愛,這更加強了她想要「拯救」他的想法。如果他威脅說如果她離開他就自殺,她會覺得無法走開。其他時候,他可能說如果她試圖離開,他會殺了她。另一種策略是威脅受害者,如果她離開,像孩子或其他家人這樣的愛人也會受到傷害。
財務、社交與家庭事務的全面掌控
在強制控制和家暴中,對財務、社交與家庭事務的全面掌控是一個重要特徵。因此,為何伴侶會留在這些關係中,有時候甚至必須等到她們自己動手反抗、甚至殺死暴力伴侶才能獲得解脫?
「為何她不能就離開?」的問題
早在1989年,心理學家Angela Browne就指出「為何被打的女性不離開?」這個問題是基於一個錯誤的假設,即離開就能結束暴力。事實上,離開往往是女性最危險的時刻。
家庭暴力通常遵循一個模式,緊張情緒升級到實際的肢體攻擊,隨之而來的是施虐者的懊悔行為、請求原諒以及一段短暫的平靜期,然後循環再開展,新一輪的攻擊發生。在這個懊悔和求饒的階段,受虐伴侶感到希望,願意再給伴侶一次機會,這維持了這段關係的現狀。
Dutton(2007)描述了這樣的關係是如何在兩個人都有不安全依附的背景下發展的,這種伴侶關係反映了他們內心最深的恐懼,包括被拋棄、背叛、拒絕和失去的恐懼。社會力量中對婚姻和忠誠的歌頌也可能讓人們選擇留在根本上危險的關係中。
家暴和強制控制的嚴重後果
家暴和強制控制的結果可能是致命的,甚至可能比目前估計的還要多(在英國,每週可能有兩人因此喪命)。研究員兼前偵探Jane Monkton Smith寫道:「與家庭暴力有關的自殺事件直到最近才被統計,雖然估計顯示,每週有三至九名女性在這種情況下結束自己的生命。此外,還有所謂的隱藏殺人事件——這些案件更難以計算,因為它們被記錄為墜落、意外或冒險行為等等。」Angela Browne訪問了一些因害怕自己生命而殺死暴力伴侶的女性。
Browne(1987)概述了女性無法或不能離開暴力伴侶的三個重要原因:
-
實際上的分離困難
-
對報復的恐懼
-
嚴重虐待對受害者的影響
真的存在「選擇」嗎?
為何女性不離開暴力關係的問題,假設這些處於家庭恐怖主義中的女性可以選擇離開,有替代選擇,並且離開比留下更安全。然而,這些假設可能完全錯誤。
選擇的概念是複雜的,涉及重要的哲學和心理學議題。我認為,所有捲入暴力關係中的人都可能在獲得實際、文化和情感支持的情況下達到覺得離開是可行且在其掌控範圍之內的境地,但「選擇」這個概念在許多情況下根本不適用。
其中一些原因與文化和宗教信仰有關,這些信仰不允許女性離開婚姻,甚至在婚姻內部縱容強制控制,並威脅那些選擇離開的人會面臨社會和家庭的孤立、放逐,甚至死亡懲罰。其他人可能已經達到心理上的「死亡點」,她們感到如此無助和絕望,以至於改變自己處境的可能性已經超出了她們的認知範疇。在經濟上依賴於施虐伴侶的情況下,尤其是在缺乏家庭支持、沒有其他住處和育兒責任阻礙工作的情況下,離開可能根本不可行。
許多處於虐待關係中的女性重視她們伴侶與孩子的關係,無法想像讓孩子經歷與伴侶的分離。對於兒童受到暴力影響的衝擊往往被否認或最小化,這讓父母更難考慮對某些孩子來說,與施虐的父母分離可能更好。即使不是直接的受害者,兒童受家庭暴力影響的程度在多個領域內都是顯著且具破壞性的。
煤氣燈效應和其他心理操縱手段能讓受害者覺得離開毫無理由,讓女性或受害者認為自己「是在胡思亂想」、「反應過度」或「瘋了」。這種對可能準確感知的持續否定會進一步阻止受害者採取行動,將自己從危險情境中解救出來。她逐漸被說服放棄自己的現實及其有效性,並接受施虐者扭曲的世界。
隨著對她自己或其他家庭成員的肢體、情感,甚至性暴力的正常化,她的參照點進一步被扭曲。羞恥和恐懼可能阻止她與他人分享她的感受,並加深她對施虐者的依賴,而施虐者已成功地將她禁錮並恐嚇住,以確保她不會離開他。
離開比留下更困難
因此,對於許多女性來說,離開往往比留下來更為困難。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