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人可以擁有相同的夢境嗎?
與他人共享夢境比你想像的更常見。「共享夢境」(Mutual Dreaming)或「共同夢境」(Shared Dreaming)是一種奇特的現象,當兩個不同的人經歷了相同的內容、符號和主題時,就可能發生這種情況——這一概念在好萊塢大片《全面啟動》(Inception)中得到了廣泛的關注。
從 Google 關鍵字搜尋數據來看,每天都有成千上萬的人報告他們與他人共享夢境的經歷。這種現象通常發生在親密關係中,例如伴侶、朋友,甚至是住在不同國家的家人。
共享夢境的可能解釋
心理學理論:共享夢境與共情能力
儘管有無數記錄詳實的案例(包括筆者的親身經歷,稍後會提及),但科學界普遍認為夢境只是大腦的電信號活動,從我們的記憶中提取影像和想法,因此對共享夢境的現象大多抱持懷疑態度。
然而,當兩個「聲稱做了相同夢境」的人發現這個夢後來竟然成真,這就讓科學家們摸不著頭腦了。對於這類現象,我們目前只能從心理學或形而上學的角度來探討。
根據多倫多同理心問卷(Toronto Empathy Mannheim & Dream Questionnaire)的一項研究,對 160 名參與者的調查發現,共享夢境可能與「特質同理心」(Trait Empathy)有關:
「一般來說,夢境是一種獨特但現實的社會模擬,它包含了不同的角色、動機、情境,以及正負兩極的情緒。我們認為,夢境的分享對夢者和聆聽者都有情感上的影響,能夠增強彼此的同理心。」
這項小規模研究認為,共享夢境的發生可能與個人特質(如開放性或共情能力)有關,並不具有特殊意義。然而,考慮到全球 70 億人口的夢境經歷,這項研究的樣本數量相當有限。
共享夢境:潛在的靈性或超心理學聯繫?
「心靈感應」(Telepathy)或許不僅僅存在於《X戰警》漫畫中。預知夢是相當常見的現象,然而,由於其難以科學驗證,常常被貼上「偽科學」(Pseudoscience)的標籤。然而,個人經歷往往能提供更直接的證據,讓我們超越傳統科學框架來思考這個問題。
或許當我們夢境時,我們的意識共同接入了一種「集體網絡」,這個網絡能夠揭示過去、現在和未來的事件。根據分析心理學家 Carl Jung(榮格)的理論,夢境是心理嘗試向個體傳遞重要信息的一種方式,這或許暗示著共享夢境的雙方正在進入某種「集體潛意識」(Collective Unconscious)。
共享夢境的可能原因
預警或潛在危險
未來事件的預視
集體潛意識的反應
相似的信仰或思想模式
共享夢境的特殊之處
經常記錄夢境的人會注意到某些奇異的事情發生,彷彿生活中有某種隱藏的線索在指引著他們。夢境通常以神話、符號和影像的方式與我們對話,而共享夢境不僅在內容和主題上驚人地相似,還往往具有極高的清晰度和真實感。
更奇怪的是,當共享夢境的雙方見面或交談時,往往會有一種無法解釋的感應,彷彿這個夢本來就該由彼此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