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心理包袱:破解 10 大執念重啟自由人生

放下心理包袱:破解 10 大執念重啟自由人生

我們攜帶的每一件包袱,都是生命中的一種執念。

為什麼我們要把生活搞得如此困難,而事實上根本不必如此?每天早晨,當我們睜開眼睛時,就啟動了一個開關。我們可以有意識地或無意識地選擇今天要怎麼生活。我們可以選擇走在愛的道路上,充滿喜悅、好奇與自由;或者選擇由恐懼驅動的道路,佈滿擔憂、失望與痛苦。一切選擇都操之在我們。

然而,對許多人而言,某些事情出了差錯。我們偏離了航道,被內在對話分心、誘惑,或自我破壞,這些對話削弱了最好的自己。我們對觀念、他人、理想與行為產生執著,這些執著沉重地壓在我們身上,使我們難以前進,阻礙了充分生活的能力。

把這些執著想成我們每天揹著的包袱。每一件包袱都代表我們生命中的一種執念。我們可以把它們裝進腦袋、塞進口袋,或拖在身後的大袋子裡。它們絆倒我們、拖累我們,並讓我們精疲力竭。

執念有許多形狀與大小。有些只是簡單的思想與感受;另一些則是更複雜的生活哲學、對未來的渴望與對成功的想像。隨著它們發展,它們像密集而糾結的心理蜘蛛網般成長,控制了我們的心智。有一天,我們醒來發現自己創造了一個強大的故事,劫持了我們的大腦。

所幸,大腦擁有不可思議的潛能,具備重新編程與重新連線的巨大能力。它確實是一部不斷變化、創造現實的機器,這正是好消息!我們不斷擴張的覺察力是變革的卓越催化劑。

以下列出 10 種在生活中製造混亂的執念,以及能讓我們重獲自由的 10 種願景。

  • 穩定-我們相信自己能在生活中創造穩定與安全,但那並不存在。每一次呼吸,世界都在改變。不確定才是真實,穩定只是幻象。要放下,我們必須在不確定中保持敏捷。

  • 過去-許多人活在過去。我們理想化記憶,因舊傷、失敗的關係或破局的生意而動彈不得。要放下,我們必須放手並實踐寬恕。

  • 未來-我們常沉迷於未來,執著於生活中缺少的東西,對自我與所擁有的一切永不滿足,削弱了自信與心靈平靜。要放下,我們必須學會活在當下。

  • 控制-我們被教導要塑造環境,主導局勢並影響他人以得到想要的結果。決心控制不可控之事時,我們隱藏脆弱,反而失去控制。要放下,我們必須擁抱脆弱。

  • 完美-我們天生不完美,卻有多少人需要完美?我們將完美強加於父母、孩子、伴侶、老闆與同事。因害怕犯錯與顯得不夠好,我們可能過度執著於完美。要放下,我們必須愛上自己的不完美。

  • 成功-當對成功的渴望變成對成就的強迫需求,就出現問題。我們從外而內定義成功,基於他人期望而非自身。要放下,我們必須活在豐盛之中。

  • 享樂-許多人依附於享樂。若渴望由功能失調的抓取(酒精、毒品、工作、食物、賭博、購物或社群媒體)驅動,則損害健康與表現。要放下,我們必須習慣於不適。

  • 青春-我們常理想化青春而貶抑長者,這種觀念在我們腦中最為隱蔽。我們渴望年輕,忽視年長帶來的成熟、智慧、獨立與自由。要放下,我們必須優雅地變老。

  • 自我-我們孤獨於世,常專注自身需求、思想與感受。打著照顧自己的旗號,我們害怕親密與連結,遠離賦予生命意義的人們。要放下,我們必須慷慨去愛。

  • 生命-為何我們難以接受成長、失去與死亡的自然歷程?無論是自然環境、工作、退休、人際關係,或對改變的簡單信念皆然。要放下,我們必須以感恩活在每一天。

透過放下包袱——直面執念並憧憬新理想——我們得以卸除負擔,成為最好的自己。

資料來源

返回網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