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鼻吸嘴吐?專家破解運動呼吸迷思與最佳節奏要點完整指南攻略
Share
一些網紅聲稱呼吸技巧能為你的運動加分。以下解析什麼有效——以及什麼無效。
在眾多運動時需要操心的事情中——要做哪種動作、速度多快、舉多重——呼吸似乎應該排在最不需要擔心的位置。你會自動呼吸,何必把事情複雜化?
專家表示,在某種程度上,這種想法是正確的。隨著運動強度增加,身體自然產生更多二氧化碳,你會加速呼吸以排出它並吸入足夠的氧氣。
「你的身體應該或多或少會根據你的出力與需求自動增加或減少呼吸,」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e 教授、該校運動醫療團隊醫師 Brian Y. Kim 表示。
然而,研究顯示,一些呼吸技巧,如橫隔膜呼吸,能在有氧或高強度無氧活動中協助提升表現並促進恢復。至於其他熱門策略,如鼻呼吸,目前並無太多證據顯示它能提升運動表現。
專家們說,最重要的是在運動時避免短促、淺層的呼吸,並確保你獲得盡可能多的氧氣。除此之外,以下是健身專家對於呼吸方式如何——或無法——影響運動的看法。
腹式呼吸在有氧運動中能帶來小幅助益
若你想透過更有效的呼吸來改善運動表現,第一個可以嘗試的是橫隔膜或腹式呼吸,UC Davis Health 運動表現與健康促進計畫主任 Judd Van Sickle 說。橫隔膜位於肺部底部,是一塊肌肉;他補充,學會從腹部而非僅用胸腔深呼吸,能為身體輸送更多氧氣。
若你不確定腹式呼吸是否正確,他建議練習所謂的「鱷魚式呼吸」。
-
俯臥在地,將雙手放在額頭下。
-
當你的腹部壓在地板上呼吸時,你會發現必須讓下背和肋骨向側方擴張,才能吸到完整一口氣。這就是腹式呼吸的感覺。
-
接下來,在日常生活以及運動時,嘗試每一次呼吸都做同樣的動作。
研究顯示,在運動過程中練習橫隔膜呼吸可能只會帶來 3% 到 5% 的表現提升,但這種呼吸還能帶來其他健康好處,包括有助於降低血壓與降低靜息心率。
恢復期:改變呼吸節奏
當你的運動結束後,最快恢復的方法是以較慢的速度呼吸。訓練後可採用「箱形呼吸」:吸氣四秒、憋氣四秒、呼氣四秒,再憋氣四秒。
-
吸氣 4 秒
-
屏息 4 秒
-
呼氣 4 秒
-
再屏息 4 秒
Rice University 健康與福祉資深副主任 Anatolia Vick-Kregel 表示,另一個方法是讓吐氣長於吸氣。
「吸氣時,心率會加快;吐氣時,它會放慢,」她說。「做幾次深呼吸,並強調那段吐氣。」
別把事情複雜化
近幾年來,一些健康領域網紅宣稱,鼻呼吸能改善運動表現。
Kim 醫師表示,對於氣喘患者而言,用鼻子呼吸確實有一些好處,因為空氣通過鼻腔進入肺部時會變得更暖、更濕潤。
然而,Van Sickle 認為,需要更多研究才能證明鼻呼吸在更廣泛情況下能提升表現。運動越激烈,就越難用鼻子呼吸。如果你嘗試在 HIIT 訓練或衝刺時用鼻呼吸,你可能會經歷所謂的「空氣飢渴」,Kim 醫師說,也就是胸口變得緊繃、你大口喘氣。
「你不會想在一次艱苦的跑步中就立刻嘗試這件事,」他說。
除了鼻呼吸,一些教練建議跑步時採用特定呼吸節奏,例如走三步吸氣、走兩步吐氣。
然而,研究指出,跑步時最佳的呼吸節奏可能就是自然呼吸。你的身體通常已經會與動作同步——當一隻腳落地時吸氣,另一隻腳落地時吐氣——這能幫助減少肌肉疲勞,特別是在高強度或長時間訓練中。
Vick-Kregel 表示,重點是,尤其對剛開始運動的人來說,只需自然呼吸。「我們希望人們去運動、享受它,而不是覺得被憋得喘不過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