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的是,使用較少(而非較多)的色情內容反而與更多問題相關。
關鍵要點
人們普遍認為頻繁觀看色情內容與更多性問題有關。
低頻率使用者可能對於觀看色情內容有更多道德上的衝突。
要理解色情內容的影響,我們需要考量觀看者對色情內容的道德觀點。
色情在許多人眼中是公共健康的隱患
在許多人看來,色情內容對我們的性生活、伴侶關係及心理健康有害。在有關色情負面影響的許多論點中,普遍的概念是,使用越多的色情內容,問題也會越多。畢竟,“色情成癮”這一概念似乎暗示著不間斷、無法控制的使用,對吧?
然而,有趣的是,研究挑戰了這種“更多色情等於更多負面影響”的觀點。事實上,一些研究指出了一個矛盾現象:使用最少色情內容的人反而報告最多的問題。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研究背景與方法
讓我們來看看《性研究期刊》(Journal of Sex Research)最近發表的一項研究。該研究使用了來自德國的全國性調查數據,調查對象為4,177名參與者(女性占44%,男性占56%;年齡範圍為18至75歲)。樣本經過加權處理,以代表德國人口,但最終樣本僅包含那些曾經觀看過色情內容的人。
參與者填寫了一份關於其色情使用與性生活的問卷。對於這項調查,“觀看色情內容”被廣義定義為所有用於性刺激的媒體形式(包括影片、照片、文字等)。參與者需報告過去一年中觀看色情內容的頻率,並說明色情內容對其性生活的影響,選項包括:無影響、正面影響、負面影響以及正負皆有的影響。
人們報告色情內容的負面影響頻率有多高?
那麼,參與者報告了哪些影響呢?大多數人(62%)報告其性生活未受影響,四分之一(25%)報告正面影響,11%報告混合影響(正面與負面皆有),而只有2.5%的人報告純粹的負面影響。
在僅報告負面影響的群體中,大多數(57.5%)為男性。
這一結果本身就很有趣,換句話說,絕大多數(87%)的色情使用者報告的影響為無影響或僅正面影響。報告任何負面影響的群體相對較小,而僅報告負面影響的情況更是罕見。
低頻率的色情使用者報告更多負面影響
研究的另一個有趣發現是,“那些將色情使用與不良性結果聯繫起來的個體,其使用頻率顯著低於報告色情有正面作用的參與者。”換句話說:較少的色情使用反而與更多問題相關。
對許多人來說,這似乎違反直覺。那麼,為什麼低頻率使用者會報告更多問題呢?以下是幾種可能的解釋。
一種可能性是,使用較少色情內容的人更為宗教化。多項研究發現,宗教虔誠度較高與較低的色情使用頻率相關,同時宗教虔誠度較高的人也更容易對色情內容產生道德上的衝突。
當存在道德不一致時(即,觀看色情但感覺這在道德上是錯的),我們往往會看到更多的負面影響。這與觀看頻率無關,重要的是你是否在做一些讓自己感到道德衝突的事情。這可能會造成心理壓力與認知失調,甚至會讓人們將自己的行為標籤為“成癮”,即使他們的使用頻率並不高。
與此觀點一致,我們討論的這項研究發現,宗教背景較重及對色情內容存在道德問題的人,更容易報告負面影響。
另一種可能性是,報告負面影響的群體可能觀看了不同類型的色情內容。由於這項研究未考慮所觀看的色情內容類型,因此這至少可能在其中發揮了作用。
結論
綜上所述,這些結果引人深思,因為它們挑戰了“更多色情使用必然導致更多性問題”這一流行觀念。相反,使用頻率似乎並不是理解色情影響的關鍵。
絕大多數人報告其色情使用對性生活的影響為無影響或正面影響,而負面影響似乎更多與觀看者對色情內容的道德觀點有關。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