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我們會做惡夢?壓力、創傷與睡眠健康的關聯

為何我們會做惡夢?壓力、創傷與睡眠健康的關聯

為什麼人類會做夢

人類為什麼會做夢一直是行為科學中尚未解開的重大謎團之一。夢境有其目的,但它可能並不是如許多人所相信的那樣,用來傳遞關於自我提升或未來的訊息。相反,許多研究人員如今認為夢境能夠協助記憶鞏固和情緒調節,這個過程有點像是夜間的心理治療。然而,這種益處並非人人皆可均等享有:睡眠不足的人通常夢境也會減少,做夢時間縮短,甚至可能無法記住夢境。

夢境的意義

夢境是大腦在快速眼動(REM)睡眠階段講述的故事。人們通常每晚會做多個夢,並且隨著睡眠接近尾聲,夢境時間會越來越長。整個人生中,一個人可能會花五到六年的時間在做夢上。如何最好地分析這些內容仍然是一個爭論的話題。

所有夢境都基於現實生活嗎?

夢境通常涉及清醒生活中的元素,例如熟悉的人或熟知的地點,但它們也經常帶有奇幻色彩。在夢中,人們可能會經歷現實生活中無法實現的場景,這些場景未必總是正面的。

我們可以解讀夢境嗎?

人類一直試圖解讀夢境的意義,而夢境解讀作為心理學研究領域則始於1899年,當時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發表了《夢的解析》。今天,大多數專家並不認同弗洛伊德的結論,有些人甚至認為夢境並無任何意義。然而,人們仍持續從夢境中尋找有關內心世界、創意靈感,甚至未來預兆的線索。

為什麼會有惡夢

惡夢會引發恐懼、焦慮或絕望感,並導致心理壓力或失眠等睡眠問題。研究已經確定了一系列惡夢的成因,包括創傷後壓力症、焦慮(尤其是廣泛性焦慮症)、解離現象及生理變化。

惡夢與現實經驗有關嗎?

“重現”是創傷後壓力症的常見症狀,也被稱為閃回。這些不自主的回憶常以惡夢形式出現,並引發顯著的情緒困擾。即使夢境並非創傷的精確重現,也可能與事件有強烈的象徵性或間接關聯。

兒童是否比成人更常做惡夢?

會驚醒人們的恐怖夢境在兒童中比成人更為常見,尤其是因為兒童可能更難區分幻想與現實。至少有一半的成年人也偶爾會做惡夢,但只有不到10%的人報告經常或反覆出現惡夢。

有治療惡夢的方法嗎?

專家建議,對於因壓力引發的惡夢,個人應在睡前專注於一天中的正面元素,並在感到焦慮或災難化思考時進行自我提醒,避免過度沉溺於惡夢中的不安圖像。對於與創傷後壓力症相關的惡夢,透過視覺化治療讓患者以“安全”的方式重新播放創傷記憶,有助於減輕不適。

夜驚是由惡夢引起的嗎?

不一定。夜驚主要發生在兒童身上,會導致睡夢中的人尖叫、衝出床或出現類似恐慌發作的症狀。但夜驚通常發生在睡眠週期的早期,而惡夢主要出現在快速眼動睡眠階段。此外,與惡夢不同的是,夜驚的患者通常不會記得發生過的情況,即便他們看似在事件中清醒。

清醒夢

清醒夢通常發生在快速眼動睡眠的後期階段,在此期間,做夢者知道自己正在睡覺,但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夢中的事件。清醒夢的體驗者報告稱,他們可以在夢中自行決定飛行、戰鬥或實現某些幻想。還有一些社群專門致力於學習如何隨心所欲地進行清醒夢,儘管相關證據尚不確定。

清醒夢如何運作?

研究顯示,在清醒夢期間,大腦會發生生理變化。在功能性磁振造影(fMRI)研究中,前額葉皮質和包含額葉、頂葉及顳葉區域的皮質網路會在大腦開始清醒夢時激活,這似乎與清醒意識的特徵有關。

任何人都可以做清醒夢嗎?

大多數人通常不會有清醒夢的經驗,或者即使有,也未必意識到。那些曾經歷清醒夢的人往往無法完全掌控夢境。但一些專家及清醒夢的支持者相信,透過訓練,大多數人都可以培養出做清醒夢的能力,進而提升創造力、自信心,並減輕壓力。

如何訓練自己做清醒夢?

清醒夢訓練的倡導者建議,首先要養成記錄夢境的習慣,以提高對夢境中意識角色的認識。另一種方法是比平時早兩個小時起床,保持短時間清醒後再回去睡覺,目的是增強對新鮮後期快速眼動睡眠夢境的覺察,並最終能夠引導夢境發展。

資料來源

返回網誌

客製禮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