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培養感恩孩子的指南
重點摘要
父母試圖讓孩子的生活更容易,導致當今世代的特權心態。
感恩是對抗特權世代的解藥。
培養自立能力、提供失敗的機會以及教導自我意識能促進感恩的心態。
特權心態可被定義為一種相信自己天生應享有特權或特殊待遇的態度。這種態度在年輕一代中愈加明顯。作為一位任教13年的大學教授,我目睹了學生中特權心態的顯著增加,這令人憂心。許多學生現在經常要求延長作業期限,並認為應該允許他們因其他承諾而遲交作業。認為截止日期或指示是可商量的,反映了一種更廣泛的文化轉變。如今許多年輕人似乎相信自己應在付出努力之前便得到回報。
然而,本次討論的目的不是批評年輕人。他們的世界觀通常反映了前幾代人試圖保護他們免受困難的努力。雖然保護孩子免受困苦看似崇高,但這可能阻礙他們以健康、堅韌的方式應對生活挑戰。在許多情況下,孩子被告知他們可以達成任何目標,但並未充分準備好應對實現成功所需的努力、紀律和挫折。
有些父母對孩子缺乏動力感到沮喪,常常指出他們花費在電子設備上的時間。然而,我們必須認識到,許多這些設備是未設置清晰界限或期望下提供的。當孩子認為一切都將唾手可得時,特權心態就會滋長。感恩是對抗這種心態的解藥。培養感恩的孩子能夠對抗特權心態,並在他們心中植入感恩、謙卑和堅韌。以下是培養孩子感恩心態的四個關鍵策略:
1. 避免過度照顧
人類往往會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過去的教養方式常強調堅韌,鼓勵孩子年輕時就獨立,並且抑制情感表達。如今,我們則走向另一個極端,教養變得高度以孩子為中心。每一次不適或情緒挑戰都會得到高度關注,有時會影響到培養堅韌的能力。
平衡是關鍵。儘管在孩子的早期,尤其是從出生到三歲期間,父母對孩子需求的敏感反應對大腦發展、情感安全甚至免疫健康有益,但隨著孩子成長,父母應逐漸引入界限和獨立的機會。你無法寵壞一個嬰兒,但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他們必須學會並非每次的不適都會立即得到他人解決。隨著年齡增長,對孩子過度照顧會讓他們認為不需付出努力,因為一切都會得到提供,這反而會滋長特權心態而非感恩之心。
2. 示範感恩心態
孩子從觀察中學到的比從聽到的更多。如果你想培養感恩的孩子,首先自己要表現出感恩。即使在挑戰中,也要展示出總有值得感激的事物。對生活中的小事表達感恩——如一個善意的舉動、美好的一天,甚至是從困難情況中學到的機會。當孩子看到感恩的行為時,他們更有可能自己也養成這種心態。
3. 教導正念與自我覺察
當孩子被負面情緒淹沒或缺乏情緒調節時,感恩是難以培養的。當頭腦過度忙碌時,往往會專注於需要解決的問題,而非當下已有的美好事物。教導正念和自我覺察有助於孩子停下腳步、反思,並發展情緒智力來欣賞自己的處境。正念練習,如深呼吸或引導冥想,可以幫助孩子管理壓力,並更加了解生活中的積極面。透過鼓勵他們專注於當下,你幫助他們即使在困難時刻也能認識到值得感激的事物。父母也應該避免全天候提供娛樂。
減少螢幕時間很重要。螢幕為我們思考,減少了我們自我調節的能力,從而增加焦慮和壓力(Muppalla等人,2023)。透過提供螢幕並不讓孩子發展自己的休閒活動,我們減少了創造力和資源性。這教導了孩子特權心態。當孩子能夠自我反思和停頓時,他們更容易發展感恩的技能。
4. 讓孩子參與需要紀律和犧牲的活動
感恩通常來自於理解努力和犧牲的價值。在當今世界,大多數家庭已不再依賴自給自足來生存,父母需要找到替代方式來教導這些課題。最好的方法之一就是通過需要紀律和努力的活動,如運動、音樂課程,甚至是家務。這些活動讓孩子有機會體驗失敗、犯錯並從中學習。
例如,運動教導了寶貴的生活技能,如毅力、團隊合作以及應對挫折的能力。當孩子面對挑戰並努力克服時,他們會對自己的成就以及在這過程中得到的支持有更深的感激之情。讓孩子參與需要努力的活動有助於他們理解回報是靠努力賺取的,而非天生應得,從而培養更深的感恩心態。
在一個往往推崇特權的世界中培養感恩的孩子需要刻意的努力。通過避免過度照顧、示範感恩、教導正念以及讓孩子參與需要紀律的活動,父母可以幫助孩子發展感恩的心態。感恩是對抗特權心態的強大解藥,不僅能讓孩子更加感恩,還能使他們更具堅韌、自我覺察,並以優雅與謙遜的態度應對生活中的挑戰。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