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錢可以作為其他焦慮的替代品,如安全感或自由。
重點
當人們擔心金錢時,有時金錢是其他關注和恐懼的替代品。
在衝突中,金錢可以為無法衡量的事物賦予數值。
通過了解金錢可能代表的意義,人們可以更好地與自己和他人相處。
財務問題是我作為治療師經常聽到的主要憂慮之一。我和我認識的大多數人都能感同身受。似乎無論我們擁有多少,總是會有一個問題:是否足夠。
有時,這種擔憂是迫在眉睫的。如果你曾經在銀行賬戶中接近零(或以下)美元,你就會明白我在這裡提到的恐慌。
其他時候,金錢似乎承載了各種象徵意義,如安全、自由,或是自我價值的反映。
當我聽到人們的金錢衝突時,我經常在腦海中替換這些意義。
目的模式和金錢
心智化是我們在互動過程中收集自己和他人心智狀態的能力(Bateman 和 Fonagy,2012)。我們的心智化能力經常在一天中變化,並可能受到壓力等因素的負面影響。當心智化受到挑戰時,我們可能會訴諸於預心智化的關係模式。這些預心智化模式是有限的,使我們更難與自己和他人建立聯繫。
在基於心智化的治療中,一個常見的預心智化模式是“目的模式”。目的模式是指在理解心智狀態時過度關注具體和易於觀察的事物。例如,如果有人停在“我的”停車位上,而我假設他們對我生氣,我可能正在使用目的模式。這種模式阻礙我們進行有效的交流。
從我的觀察來看,尤其是在匱乏時期,金錢話題就像一根指示棒,指向目的模式。我們如何花錢、儲蓄、捐贈和賺錢可能被誤認為是我們重視的東西。金錢賦予無法衡量的事物一個數字。例如,如果有人打破了一件價值一定金額的東西,這就有了一個金額來表示損害。然而,如果有人打破了另一個人的信任,卻沒有這樣的數字。
從另一個角度看,有人可能希望通過給予一定數量的金錢(或購買等值的東西)來彌補過錯,即使最初的冒犯與金錢無關。很少有過錯如此簡單。
金錢也可以作為焦慮話題的替代品。例如,有人可能會擔心銀行賬戶裡有多少錢。我們真正關心的可能更多的是是否有足夠的錢來做我們想做的事(自由),但這很難量化。因此,他們可能會轉而關注金錢。
與自由的價值不同,金錢更具體。我們可能會覺得只要存夠了錢,我們就會沒事。這可能驅使我們過度工作,並忽視我們希望利用金錢帶來的能力和時間來做的事情。
結語
如果你發現自己與他人或自己在金錢問題上爭執,問問自己,這真的關於現金嗎?背後是否有更抽象的情感?有時是這樣的,如果不揭示這背後的原因,處理原始困難可能會變得棘手。花時間放慢腳步,專注於最重要的事情,並開放地溝通,可以讓我們克服金錢帶來的目的陷阱。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