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腐朽到重生:蘑菇教我們面對關係終結,擁抱新開始的勇氣與路徑。
Share
蘑菇教我們關於終結與新開始的事。
重點
-
連結既是生物性的也是情感性的。從大象到人類,我們的神經系統天生為依附而設計。
-
放手不是失敗,而是適應。結束一段關係可能像失去,但也是機會。
-
自然提供韌性的範式。真菌把腐朽轉為新生,而我們也能將疼痛化為目的。
蘑菇出現的地方總讓我驚訝。從腐朽原木的側面長出。自去年落葉被遺留腐爛的黑土中冒出。有時甚至從林間小徑上遺留的糞便中破土而出。曾被視為廢物——無生氣、被丟棄、被遺忘——忽然成了新生長的機會。
在這個意義上,蘑菇讓我想到當關係失敗時會發生什麼。終結關係對許多人而言尤其艱難。它需要放下不久的將來事情也許會不同的希望,需要承認額外的努力與投入不會結果,甚至意味著在關係早已逝去之後,仍要哀悼自己曾注入其中的精力與生命。這種對已投入的關係持續加碼的傾向不僅是人類的問題。它是社會性物種的特徵。想一想:關係初始,鞏固承諾的並非盛大的舉動,而是隨著信任發展而增長的小而互惠的投入。每一次付出都會形成一條神經路徑,界定你對那個人的期待,且與你的生理性安全感緊密相連。而隨時間推移,這種互惠會硬化為依附。
例如,大象是高度社會化的物種,我們知道牠們會與他者形成強烈而長期的連結。從互相梳理與同步移動到在威脅時彼此支撐,兩頭大象之間的連結之強,甚至讓個體會撫觸逝去夥伴的骨骸。在人類身上,則映現在由催產素驅動的依附迴路,能降低壓力,並與我們的自我認同緊緊纏繞。簡言之,連結是由一再的情感投入所建構,並嵌入神經系統之中。試想這種互惠發生改變,或許起初緩慢,或是一夕之間因刺耳的背叛而轉變。大腦與神經系統會為處理這些違反你被刻鑿出的期待的資訊而掙扎。
由於我們的社會連結(無論是家人、友情或伴侶)是以生物學方式被編碼,分離會被視為重大威脅。當關鍵關係開始崩塌,這些迴路仍會預期連結,產生與失怙小象相同的求助呼喊、搜尋行為與荷爾蒙連鎖反應。失落之痛,以及為阻止失去而不惜一切的強烈渴望,並非軟弱,而是我們需要他人的代價。我們無法逃避。社會隔離者在心理與生理上都會受苦,甚至影響到 DNA 層級。端粒縮短,影響免疫系統功能與生物性老化。即便功能失調的關係也可能比獨處更顯得安全,因為大腦將熟悉等同於生存。
那我們如何減輕放手的痛苦?
我們從重新詮釋開始。分離不是失敗;它是對改變的適應。沒有任何生物系統——包括我們——能持續在赤字下投入並存活。目標不是停止在乎,而是重新導向那份在乎,為新事物的發展騰出空間。新的儀式有助於打斷我們已習慣的既有模式。舉例來說,也許你現在必須適應獨居。建立一個儀式:在早晨喝咖啡或茶時閱讀、看向窗外某個美好的景致,或走進一家新的咖啡店。回望你的目標與夢想,並以新的方式重新連結我們周遭的世界,也很有幫助。我發現與自然連結有所助益。
這讓我回到蘑菇。我過去拍攝蘑菇,是為了在長日的大猩猩研究工作期間放慢腳步,留意森林中的細微之處。但隨著時間過去,我發現自己並不只是記錄真菌。我在學習關於韌性、再造與視角的事。真菌提醒我們,結束——無論多麼困難——很少真的是終點。一棵倒下的樹不僅僅是碎屑。它是整個物種群落的食物、燃料與棲身之所。枯葉不只是碎裂,它們滋養土壤,而那將支撐下個季節的生長。看似失去的,成為可能。接納那些逝去之物,會為接下來的事物騰出空間。也許最重要的是,即便改變顯得混亂或不受歡迎,我們仍可以信任:重生或許正於地表之下靜靜運作。真菌教我們把廢棄視為潛能。所以下次你看到蘑菇,記得它誕生自一個終結。
面對終結的重點做法
-
創造一個小型的更新儀式。
用能復原的事物取代舊日常的空白,例如在陽光下喝晨茶、寫日記散步,或在戶外留意自然中的小細節。
-
轉向你的關懷,而非把它關掉。
放手的目標不是不再感受,而是把能量放到發展新的連結、熱情或目標上。
-
尋找表面之下安靜運作的改變。
療癒常像菌絲般在視線之外、隨時間發生。即使尚未可見,也請相信轉化與新生正在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