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聖節的淵源與演變:一個充滿神秘、魔法和南瓜的節日

萬聖節的淵源與演變:一個充滿神秘、魔法和南瓜的節日

萬聖節每年於10月31日慶祝。這個傳統起源於古凱爾特人的薩溫節(Samhain),人們會點燃篝火並穿戴服裝以驅趕鬼魂。到了第八世紀,教宗格列高利三世(Pope Gregory III)指定11月1日為紀念所有聖人的日子。不久後,萬聖日(All Saints Day)開始融合薩溫節的一些傳統。前一天晚上被稱為萬聖夜(All Hallows Eve),後來演變成萬聖節(Halloween)。隨著時間的推移,萬聖節漸漸變成了一系列活動的日子,包括「不給糖就搗蛋」(trick-or-treating)、雕刻南瓜燈籠(jack-o-lanterns)、盛大聚會、穿戴各種服裝,以及品嚐美食。

萬聖節的古老起源

萬聖節起源於古凱爾特人的薩溫節(發音為sow-in)。這些凱爾特人生活在2000年前,主要分布在現今的愛爾蘭、英國和法國北部。他們在11月1日慶祝新年。

這一天標誌著夏季和收穫季節的結束,以及黑暗、寒冷冬季的開始。這個時段經常與人類死亡聯繫在一起。凱爾特人相信,在新年的前一夜,生者和死者之間的界限會變得模糊。在10月31日的晚上,他們慶祝薩溫節,相信已故親友的鬼魂會返回人間。

除了製造麻煩和破壞農作物,凱爾特人還認為這些來自另一個世界的靈魂讓德魯伊(Druids,或稱凱爾特祭司)更容易預測未來。對於完全依賴不穩定自然界的人們來說,這些預言在漫長、黑暗的冬季是重要的安慰。

為了紀念這個事件,德魯伊建造了巨大的神聖篝火,人們聚集在那裡,燃燒農作物和動物以犧牲給凱爾特的眾神。在慶祝活動期間,凱爾特人會穿上由動物頭和皮製成的服裝,並試圖相互卜卦。

慶祝結束後,他們會用神聖的篝火重新點燃他們之前熄滅的壁爐火,以幫助他們度過即將到來的冬季。

羅馬帝國與薩溫節

到了公元43年,羅馬帝國已經征服了大部分凱爾特領土。在他們統治凱爾特土地的400年間,兩個羅馬起源的節日與傳統的薩溫節結合在一起。

第一個是費拉利亞(Feralia),一個在10月下旬的日子,羅馬人傳統上用以紀念逝去的親友。第二個是為了紀念波莫娜(Pomona),羅馬的水果和樹木女神的日子。波莫娜的象徵是蘋果,這個慶祝活動融入薩溫節可能解釋了今天在萬聖節習慣的蘋果咬咬樂(bobbing for apples)。

萬聖日和萬靈日

在公元609年5月13日,教宗波尼法斯四世(Pope Boniface IV)為了紀念所有基督教殉道者而在羅馬的萬神殿(Pantheon)進行了獻堂儀式,並在西方教會建立了所有殉道者日(All Martyrs Day)的天主教節日。教宗格列高利三世後來將這個節日擴大到包括所有聖人以及所有殉道者,並將紀念日從5月13日改為11月1日。

到了9世紀,基督教的影響已經擴散到凱爾特土地,在那裡它逐漸與老凱爾特儀式融合和取而代之。在公元1000年,教會設立了11月2日為萬靈日(All Souls' Day),一個用來紀念已故親友的日子。人們普遍相信,教會試圖用一個相關的、受教會認可的節日來取代凱爾特人的亡靈節(festival of the dead)。

萬靈日的慶祝方式與薩溫節相似,包括大篝火、遊行和穿著像聖人、天使和惡魔的服裝。萬聖日的慶祝也被稱為萬聖節或萬聖大禮(All-hallows或All-hallowmas,源自中古英語Alholowmesse,意為所有聖人日),而在它之前的一個晚上,也就是在凱爾特宗教中傳統的薩溫節的晚上,開始被稱為萬聖夜(All-Hallows Eve),最終演變為萬聖節。

萬聖節來到美國

在殖民地新英格蘭,由於當地嚴格的新教信仰體系,萬聖節的慶祝非常有限。相反,在馬里蘭州和南方殖民地,萬聖節更為普遍。

隨著不同的歐洲民族和美洲印第安人的信仰和習俗融合,一個獨特的美國版萬聖節開始出現。第一批慶祝活動包括“玩耍派對”(play parties),這些是為了慶祝豐收而舉辦的公共活動。鄰居們會分享有關已故親友的故事,互相卜卦,跳舞和唱歌。

殖民地的萬聖節慶典還包括講述鬼故事和各種惡作劇。到了19世紀中葉,每年秋天的慶祝活動已經很普遍,但萬聖節還沒有在全國範圍內被慶祝。

在19世紀下半葉,美國湧入了大量新移民。這些新移民,尤其是數百萬逃離愛爾蘭馬鈴薯飢荒的愛爾蘭人,有助於使萬聖節在全國範圍內流行起來。

「不給糖就搗蛋」的歷史

借鑒自歐洲傳統,美國人開始穿著服裝,挨家挨戶地要求食物或金錢,這個做法最終演變成今天的“不給糖就搗蛋”傳統。年輕女性相信,在萬聖節當天,她們可以通過用線、蘋果皮或鏡子做一些手法來推測未來丈夫的名字或外貌。

在19世紀末,美國開始嘗試將萬聖節塑造成一個更多關於社區和鄰里聚會,而非關於鬼魂、惡作劇和巫術的節日。到了20世紀初,萬聖節派對成為慶祝這一天最常見的方式,無論是對兒童還是成人。派對主要圍繞著遊戲、季節性食物和節日服裝。

報紙和社區領袖鼓勵父母將任何“恐怖”或“怪誕”的元素從萬聖節慶祝活動中去除。由於這些努力,到了20世紀初,萬聖節已經大多失去了其迷信和宗教色彩。

萬聖節派對

到了20世紀的20和30年代,萬聖節已經成為一個世俗但以社區為中心的節日,其主要娛樂活動是遊行和全鎮的萬聖節派對。儘管許多學校和社區的最大努力,破壞行為開始困擾一些社區的慶祝活動。

到了20世紀50年代,鎮上的領袖已經成功地限制了破壞行為,而萬聖節已經演變成主要針對年輕人的節日。由於五十年代嬰兒潮帶來的大量年輕兒童,派對由鎮上的公民中心轉移到了教室或家中,以便更容易地容納他們。

在1920年到1950年之間,數個世紀以來的“不給糖就搗蛋”的傳統也被重新振興。這是一種相對便宜的方式,讓整個社區共享萬聖節慶祝活動。理論上,家庭也可以通過為社區的孩子提供小禮物來防止他們搗蛋。

因此,一個新的美國傳統誕生了,並且它持續增長。今天,美國人每年在萬聖節上花費估計60億美元,使其成為該國僅次於聖誕節的第二大商業節日。

萬聖節電影

談到商業成功,恐怖的萬聖節電影有著長期的票房佳績。經典的萬聖節電影包括“萬聖節”(Halloween)系列,基於1978年由導演約翰·卡本特(John Carpenter)執導,並由唐納德·普萊森斯(Donald Pleasance)、尼克·卡斯爾(Nick Castle)、傑米·李·柯蒂斯(Jamie Lee Curtis)和托尼·莫蘭(Tony Moran)主演的原始電影。在“萬聖節”中,一名名叫邁克爾·邁爾斯(Michael Myers)的年輕男孩謀殺了他17歲的姐姐,並被關進監獄,只是在萬聖節晚上作為青少年逃脫,並尋找他的舊家和新目標。2018年上映了原作“萬聖節”的直接續集,由傑米·李·柯蒂斯和尼克·卡斯爾主演。其後,2021年上映了續集“萬聖節殺戮”(Halloween Kills),以及2022年上映的續集“萬聖節結束”(Halloween Ends)。

被認為是一部經典的恐怖片,直至其恐怖的配樂,"萬聖節"激發了其他經典的“連續殺人犯電影”(slasher films)如“尖叫”(Scream)、“夢遊街頭”(Nightmare on Elm Street)和“星期五13”(Friday the 13th)。更適合家庭觀看的萬聖節電影包括“三個醜姐姐”(Hocus Pocus)、“聖誕夜驚魂”(The Nightmare Before Christmas)、“甲蟲妖”(Beetlejuice)和“查理·布朗的偉大南瓜”(It's the Great Pumpkin, Charlie Brown)。

萬聖節:靈魂日和靈魂蛋糕

「不給糖就搗蛋」的英國淵源

美國的萬聖節「不給糖就搗蛋」傳統很可能可以追溯到英國早期的「靈魂日」遊行。在這些慶典中,貧窮的市民會乞討食物,家庭則會為了對方答應為已故親人祈禱而給予他們名為「靈魂蛋糕」的糕點。

教會鼓勵分發靈魂蛋糕,作為取代古老習俗(為流浪的靈魂留下食物和酒)的方式。這種習俗被稱為「去尋靈」,後來也被孩子們採用,他們會走訪鄰里的房屋,並獲得啤酒、食物和錢。

萬聖節服裝的歐洲和凱爾特根源

幾百年前,冬天是一個充滿不確定性和恐懼的時期。食物供應經常短缺,對於許多害怕黑暗的人來說,冬天的短日照讓他們不斷感到擔憂。

在萬聖節這一天,人們相信鬼魂會返回人間世界。人們認為,如果他們離開家,就會遇到鬼魂。為了避免被這些鬼魂認出,人們在黃昏後離家時會戴上面具,讓鬼魂誤以為他們也是同類的靈魂。

在萬聖節這一天,為了讓鬼魂遠離他們的房子,人們會在家門口放置食物的碗,以安撫鬼魂,阻止它們試圖進入。

萬聖節:黑貓和鬼魂

神秘、魔法和迷信

萬聖節一直是一個充滿神秘、魔法和迷信的節日。它起初是凱爾特人慶祝夏季結束的節日,人們在這個時候會感到特別親近已故的親友。對於這些友善的靈魂,他們會在餐桌上為他們留下位置,於門口和路邊留下食物,並點燃蠟燭,幫助他們找到回到靈界的路。

今天的萬聖節鬼魂通常被描繪得更加可怕和邪惡,我們的習俗和迷信也更加恐怖。我們避免遇到黑貓,擔心它們會給我們帶來壞運氣。這個觀念源於中世紀,當時許多人相信女巫會透過變成黑貓來避免被發現。

我們也試圖不走在樓梯下,原因同樣是如此。這種迷信可能來自古埃及人,他們相信三角形是神聖的(這也可能與走在傾斜的樓梯下相當不安全有關)。尤其在萬聖節期間,我們會避免打破鏡子、踩到路上的裂縫或者灑鹽。

萬聖節:配對和鮮為人知的儀式

被遺忘的萬聖節傳統和信仰

那麼,今天的「不給糖就搗蛋」孩子們都忘了哪些萬聖節傳統和信仰呢?許多這類過時的儀式都集中在未來而非過去,活著的人而非死者。

尤其是,許多儀式都與幫助年輕女性確定她們未來的丈夫有關,並讓她們放心,她們總有一天會結婚——希望是在下一個萬聖節之前。在18世紀的愛爾蘭,一名專門做配對的廚師可能會在萬聖節晚上在她的馬鈴薯泥中埋一枚戒指,希望為找到它的食客帶來真愛。

在蘇格蘭,算命師會建議一名合格的年輕女性為她每一個追求者命名一個榛子,然後將這些榛子扔進壁爐。燃燒成灰而不是爆裂或爆炸的榛子,據說代表了這個女孩的未來丈夫。(在這個傳說的某些版本中,情況剛好相反:燃燒掉的榛子象徵著一段不會持久的愛情。)

另一個故事說,如果一名年輕女性在萬聖節晚上上床前吃了由核桃、榛子和肉豆蔻製成的甜味混合物,她會夢見她未來的丈夫。

年輕女性會將蘋果皮拋過她們的肩膀,希望蘋果皮會落在地板上,形狀像她們未來丈夫的名字首字母;嘗試通過觀察漂浮在一碗水中的蛋黃來了解她們的未來,並站在黑暗的房間中的鏡子前,手持蠟燭,從肩膀上瞥見她們丈夫的臉。

其他儀式則更具競爭性。在某些萬聖節派對上,第一個在栗子狩獵中找到刺的客人會成為第一個結婚的人。在其他派對上,第一個成功地用嘴巴咬住水中漂浮的蘋果的人會是第一個走向婚禮殿堂的。

無論我們是在尋求戀愛建議,還是試圖避免七年的厄運,這些萬聖節迷信都依賴於早期凱爾特人強烈感受到的同一群「靈魂」的善意。

資料來源

返回網誌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