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歲後增肌攻略:訓練、蛋白、恢復抗衰原則全指南實作必讀

40歲後增肌攻略:訓練、蛋白、恢復抗衰原則全指南實作必讀

在中年,建立與維持肌肉變得更難。但只要遵循幾個基本原則,仍然可行。

問:我聽說從30歲開始,我們每十年會流失多達8%的肌肉量。要如何在中年與之後建立新的肌肉?

隨著你變老,維持與建立新肌肉確實會變得更難。即使你規律運動,你可能仍會發現,像是打開醃黃瓜罐或提起行李,會比年輕時更吃力。

隨著年齡增長,你的肌肉對於過去能讓它們成長的事物——亦即結合高蛋白飲食的肌力訓練——反應會變得較差,紐約 Lehman College 的運動科學教授 Bradley Schoenfeld 說。

同時,你的性荷爾蒙——男性以睪固酮為主、女性以雌激素為主——會隨年齡下降,這也會阻礙身體建立新肌肉的能力。而慢性發炎也可能隨年齡升高,這會讓修復與建立新肌肉更困難,因為你的免疫系統必須更努力地讓你維持健康。

但你的生理並不全是命中注定,Bradley Schoenfeld 說,而肌力訓練能大幅放慢或對抗這些變化。雖然某種程度的肌肉流失無可避免,但其下降的速度高度受到生活型態影響。他說,阻力訓練就像退休儲蓄,越早開始,你在未來就越受惠。不論你何時開始,在任何年齡建立新肌肉都是可能的。

你可以把時鐘慢下來。

幾項研究確實指出,大約從30歲起,成年人每十年會流失3%到8%的瘦體重,而在50歲之後甚至更多。不過,專家表示,這種下降與其說是生理變化,不如說是運動習慣改變所致。你越少使用肌肉,它們能做的工作就越少,萎縮也會更快。

Mount Sinai 復健與人體表現科的肌力與體能教練 Christopher Miller 說,這會導致一個危險的下行循環。人們覺得運動變得更難,因此做得更少,接著又覺得運動更難。

反過來說,持續把肌力訓練延續到中年與老年的人,往往能保留較多肌肉量。Stanford University 生活型態醫學計畫的運動生理學家兼副主任 Anne Friedlander 說:「他們的軌跡不同。」

但即使你到現在都不太活動,肌力訓練仍能延緩或逆轉肌肉流失。

無論你是第一次拿起重量,還是想把現有的訓練做得更好,以下是隨著年齡增長,最大化肌肉的作法。

把重量練到超出舒適圈。

Bradley Schoenfeld 說,你舉的是輕重量或重重量其實不那麼重要;關鍵在於,你在肌力訓練時要規律地逼自己一把。「最後幾下需要非常具有挑戰性」,他說——教練常稱之為練到接近力竭。

Christopher Miller 說,隨著年齡增長,一致性也變得更重要,因為越年長,肌肉越需要持續受到挑戰,才能維持或建立新的肌肉量。

年長的身體在去條件化之後,重建力量與爆發力所需時間也更長,所以你越不持續刺激肌肉,所經歷的下滑就越陡。

專家建議每週至少進行兩次、每次20到30分鐘的肌力訓練。

吃蛋白——也要吃碳水化合物。

因為你的肌肉隨時間對蛋白質的反應會變差,你可能需要吃得更多,才能在年長時維持或建立肌肉量,並可藉由調整飲食,讓較高比例的熱量來自蛋白質。但 Anne Friedlander 說,也別忽略碳水化合物,你需要它們來提供能量,讓你在肌力訓練時能逼自己一把。大多數碳水應來自複合碳水(如全穀)以提供長效燃料;而簡單碳水(如水果)可在運動前、中或後快速補充能量。

專家也表示,一些年長者把肌酸補充品納入飲食,可能有助於促進肌肉生長。

別急著縮短恢復。

隨著年齡增長,重視高強度運動間的恢復時間很重要。Anne Friedlander 說,你在恢復日仍可保持活動,但要小心別過度使用你最近訓練的肌群,否則可能適得其反:不僅可能抑制肌肉生長,也會增加受傷風險。快走或輕鬆騎車都是主動恢復日的不錯選擇。

除了重視恢復,睡眠充足與管理壓力有助於降低慢性發炎,進而提升你的增肌能力。

Christopher Miller 最後說,要有耐心。你可能會發現,看到或感受到新肌肉生長所需的時間比以往更長,但只要你持續讓肌肉努力工作,成果終將出現。年長的你會感謝現在的自己。

資料來源

返回網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