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炎症與心理健康:潛在關聯與改善方法

慢性炎症與心理健康:潛在關聯與改善方法

重要突破帶來新見解與治療方法

重點摘要

  • 慢性炎症與精神疾病風險增加密切相關。

  • 炎症細胞因子會干擾神經傳遞物質、HPA軸及神經可塑性,導致心理健康問題。

  • 「6S」框架(糖分、睡眠等)管理炎症可減少心理健康風險。

  • 抗炎藥物及GLP-1藥物在改善心理健康方面顯現潛力。

在討論最常見的心理健康問題時,我們長期過於強調血清素和多巴胺等神經傳遞物質的作用。最近,特別是在抑鬱與血清素的研究中,證據顯示這種解釋並不足夠,促使科學家重新評估影響心理健康的機制。在眾多替代解釋中,炎症升高正成為一種有說服力的假設。了解炎症如何影響心理狀態以及如何受到飲食、藥物等因素的影響,可以為精神疾病的病理生理學提供重要見解,並為創新治療鋪平道路。

炎症與心理健康的聯繫

炎症通常被認為是負面現象,但實際上它是免疫系統用來對抗感染及修復組織的一種自然且必要的過程。然而,當炎症變成慢性並在低水平下持續時,會對全身及大腦產生有害影響。這種慢性、低水平的炎症與心理健康問題的風險密切相關。根據《JAMA Psychiatry》於2024年發表的研究,涵蓋超過58.5萬人,發現炎症標誌物升高與精神疾病風險顯著相關。

抑鬱的炎症假說

抑鬱的炎症或「細胞因子」假說提供了一個有力框架。該假說著重於炎症分子(如白細胞介素-6(IL-6)和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升高與抑鬱的密切聯繫。這些分子被認為可以穿過血腦屏障,並通過以下途徑直接影響大腦功能,從而促進抑鬱症狀:

  • 神經傳遞物質失衡:炎症細胞因子干擾血清素的合成與回收,影響情緒調節。

  • HPA軸失調:炎症細胞因子激活下丘腦-垂體-腎上腺(HPA)軸,增加慢性壓力,加重心理健康問題。

  • 神經可塑性降低:炎症細胞因子減少腦源性神經滋養因子(BDNF)的生成,影響新神經元的生成及突觸可塑性。

炎症與焦慮

雖然炎症在抑鬱中的作用已被廣泛研究,但其與焦慮障礙的聯繫也越來越受到關注。炎症與杏仁核(大腦中的情緒反應中心)反應性增加有關。杏仁核的慢性過度反應被認為是焦慮的核心驅動力,導致壓力反應誇大及持續的恐懼或擔憂。在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等焦慮相關情況中,炎症細胞因子(如IL-6和白細胞介素-1β,IL-1β)升高的證據更加一致。

雙相情感障礙與精神分裂症

研究也探討了炎症是否對抑鬱和焦慮以外的心理健康問題產生影響。在雙相情感障礙中(以高低情緒波動為特徵),數據顯示炎症升高不僅促進疾病,也與大腦網絡的改變相關。同樣,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液及腦脊髓液中也觀察到了炎症細胞因子水平升高。

炎症降低的可能干預途徑

如果慢性炎症的高水平是心理健康問題的風險因素,那麼降低炎症的藥物和生活方式干預是否提供了預防和治療的可能?近期多篇研究對此進行了探討。

藥物治療

一些常見藥物直接或間接地針對炎症途徑。例如,GLP-1受體激動劑可能降低炎症,這可能解釋了使用該類藥物的患者抑鬱症狀顯著減少的研究結果。在患有慢性炎症性疾病(如自身免疫疾病)的患者中,使用強效抗炎藥物也與抑鬱症狀改善相關。然而,這類藥物可能有顯著副作用,目前尚未常規推薦用於情緒問題治療。

生活方式調整

與處方藥不同,生活方式調整對大多數人是免費且可行的。儘管其效果通常不如藥物迅速或強烈,但研究表明,通過簡單的生活方式改變,可以顯著降低慢性炎症,並減少心理健康問題的風險。一種實用的方法是採用「6S」模型:

  • 壓力:慢性壓力增加炎症及心理健康風險。建議進行正念、深呼吸練習、每週親近自然、減少新聞和社交媒體暴露,以及專業治療。

  • 糖分:含糖飲料和高加工食品與炎症及抑鬱相關。建議減少糖分攝入,優先選擇低加工食品。

  • 煙霧:空氣污染會增加身體和大腦炎症。建議減少室內污染,使用空氣淨化器。

  • 物質:過量飲酒促進腦部炎症及心理健康障礙。建議限制飲酒量,選擇低糖或非酒精飲品。

  • 久坐行為:缺乏運動與炎症及心理健康問題相關。建議每週進行2-3次阻力訓練。

  • 睡眠:睡眠不足是健康問題的重要風險因素。建議優化睡眠環境,減少睡前壓力,並處理潛在的睡眠障礙。

資料來源
返回網誌

客製禮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