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位世界如何改變孩子大腦:影像揭示執行功能與連結變化發展風險
Share
神經影像數據證實了家長與教師長久以來的疑慮。
重點
-
當孩子的大腦被剝奪了複雜刺激,執行功能的發展會受到阻礙。
-
當缺乏真實生活經驗時,神經典型的大腦會開始出現與神經多樣性大腦相似的現象。
-
影像掃描能夠揭示擁有真實世界經驗與缺乏此經驗的大腦之間的差異。
我最近寫到,兒童與青少年把在數位環境中的時間,花得比在真實世界經驗的時間還多(見 "Getting Our Kids' Brains Back on Track")。這個趨勢中更令人不安的一面是:未曾接觸到關鍵經驗的神經典型大腦,會表現出與我們在神經多樣性大腦中所見相同的症狀。
研究顯示,注意力障礙兒童的大腦,其神經連結與他人不同——而且早期的功能性改變(指的是大腦網路的變化,而非在結構上可見的變化)可能是之後明顯可見的白質變化之前兆。在任何大腦中,若無人介入改變環境與行為,功能性差異都可能變成永久。
我們確實能在進階神經影像掃描所呈現的前額葉精細連結中看到結果。花時間待在三度空間環境中的孩子,其前額葉與大腦其他部位之間具有豐富連結。長時間消費數位內容的孩子則沒有。這種差異與是否被診斷為ADHD或其他認知障礙無關——這個現象獨立於診斷而存在。
影響開始得很早
MRI掃描顯示,在年僅3至5歲、消費大量數位內容的兒童身上,可見灰質的改變。這些改變在負責語言發展、閱讀、同理心以及其他高階認知技能的大腦區域特別明顯。隨著這些孩子持續壓縮投入真實經驗的時間,我們可以預期影響會更趨明顯。
一個客觀指標可見於Wechsler Adult Intelligence Scale(WAIS)的「工作記憶」分測。神經心理學家使用WAIS評估多個認知能力面向;其中一個分測評估工作記憶——這是決策、推理與行為歷程中的關鍵。WAIS歷經多次修訂,每個版本都可看到不同年齡群的常模分數,係以數千名受試者的結果推算而來。
WAIS-R於1981年發行;當時18–19歲青少年的工作記憶原始分(正確反應數)被視為正常的數值是14。當WAIS-5於2024年發行時,同年齡層的標準化原始分則為12。
40年間下降2分看似不致令人憂心,但這是個具啟發性的改變——尤其考慮到在後半段期間,科技在青少年生活中的滲透程度有多深。我在今日病人身上所見,顯示此下降正在加速,下一版常模可能會出現另一波、甚至更大的下滑。
越早介入越好
我們不能等到孩子成年、進入高度要求的職場、且被期望將執行功能擺在首位時才採取行動。若能在整個教育歷程中,將多面向的執行功能統整進課室情境,我們將能更好地為青年進入成人世界做準備。(我在前一篇文章中談過可能如何做到這點。)
過去十年間,教師與家長已經觀察到孩子的改變;如今數據證實了我們所見。好消息是,掌握這些資訊之後,我們可以扭轉趨勢,讓孩子的大腦重新回到正軌,發展他們成功所需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