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往多久後做愛?發生性行為時機的選擇

交往多久後做愛?發生性行為時機的選擇

被動等待與培養耐心之間有著明顯的差異。

重點摘要

  • 有時迅速進行性行為是最適合的選擇。

  • 延遲超過兩個月才進行性行為的年輕人報告了更高的關係滿意度。

  • 27% 經歷過一夜情的人最終發展為長期、認真的關係。

  • Tinder 促成了 25% 在線上認識並訂婚或新婚的伴侶。

性行為應該等待還是提前進行?

性是一種最親密的人類互動。我們應該等到發展出深刻的親密感後再進行性行為,還是應該在早期進行性行為,藉此促進深層親密感的發展?

與新伴侶延遲性行為的價值取決於兩個看似矛盾的考量:(a)延遲初次性行為與較高的關係質量相關;(b)強烈的性渴望不僅吸引新伴侶,還支持依附與情感連結的過程。第一個考量支持等待,而第二個則反對等待。

女性對於性行為等待時間的看法

以下是一些女性對「你與約會對象等待多久才進行性行為?」這個問題的回答(來自 Reddit):

  • 「我沒有固定的時間框架,但總是在關係變得非常認真之前。我得先試駕再買車。」

  • 「我與我丈夫在見面幾小時內就發生了性行為。過去我等待過幾小時到一個月不等,但這對關係的進展並沒有影響。」

  • 「我與在當地餐館偶遇的一個男人發生了性行為,從見面到準備好只花了兩分鐘。」

  • 「我通常會等六個月。大多數男人在第二個月就放棄了,撐到第六個月的那個算是幸運的。」

  • 「第一晚就發生。不浪費我的時間。除非對方不舒服。」

  • 「視氛圍與對象而定;有時是第一次約會,有時是一個月後。」

  • 「如果我覺得與對方相處安全且愉快,那麼第一次約會就可以了!」

  • 「我沒有固定的等待時間,順其自然即可。」

  • 「我只在進入穩定關係後才會發生性行為。」

  • 「我是多重伴侶制,約會前都會要求檢查報告與進行對話。」

等待性行為的價值

「等待性行為可以降低風險;然而,任意等待可能會傷害正在發展的關係。」—Renée Shen

多項研究表明,與新伴侶延遲性行為具有價值。Sharon Sassler 等人的研究發現,延遲性行為與更高的關係質量相關。快速進行性行為與婚姻質量呈負相關,尤其是在女性中更為顯著。快速開始性關係會縮短伴侶評估相容性、做出承諾與增進親密感的重要過程,這可能導致「滑入」而非「決定」進入同居或婚姻關係。

Jaclyn Vancour 與 Marianne Fallon(2017 年)的研究發現,延遲超過兩個月才進行性行為的年輕人報告了更高的關係滿意度,而較早發生性行為則與較短的失敗關係持續時間相關。延遲性行為使年輕人有更多時間發展情感連結,從而提高了關係的滿意度與維持關係的動力。

性渴望與關係質量

「我們在丹麥的做法不同。我們的派對文化非常盛行,大多數人會在派對上勾搭、發生性行為,第二天再決定是否要開始約會。」—一名女性

許多研究表明性在浪漫關係中的價值。而更複雜的決定是,與新伴侶在早期發生性行為是否也有益。

Gurit Birnbaum 等人(2019 年)的研究發現,吸引新伴侶的強烈渴望也會引發支持依附與情感連結的行為,這促進了當前關係的投入。儘管這項研究涉及的是性渴望而非實際性行為,性渴望促進了培養親密感與建立情感聯繫的行為。因此,性渴望在關係發展中起著關鍵作用(Birnbaum 等人,2019 年)。

當渴望付諸行動且雙方聯繫良好時,實際性行為會比單純的渴望更能增強關係。然而,反之亦然,當伴侶之間感到緊張並不了解彼此時,進行性行為可能令人失望。循序漸進能降低這種風險及其他風險。

我們也可以考慮性行為所賦予的各種意義。Marie Thouin(2024 年)指出,許多單一伴侶制的人認為性行為意味著重要的排他性。而對於非單一伴侶制的人來說,這類性行為的意義往往會更明確地經過協商,並伴隨著有關性健康、界限與期望的公開對話。這類對話可能很短暫,結果可能是在第一次約會或數次約會後發生性行為,而不是幾個月後。

在單一伴侶制的關係中,首次性行為可能發生在第一次見面的幾分鐘內,也可能需要幾個月甚至數年。

放慢初次性行為的速度通常是最佳選擇,但這取決於個人和情境的差異。因此,在性化學反應強烈的情況下,第一次見面時發生性行為往往會帶來最大的滿足感,無論是「一見鍾情」還是一夜情皆如此。正如一位有吸引力的離婚女性所說:「當我對一個男人非常感興趣時,我希望在 48 小時內發生性行為。如果我最初的興趣不高,我會逐步發展這段關係,而不會一開始就展現所有性吸引力。」類似地,我們通常不會在第一次約會時說「我愛你」,而是將這句話保留給一些特別的情況,例如一見鍾情。

事實上,有研究發現,一夜情雖然往往是最短暫、最表面的性體驗,但對於約 27% 曾經歷過一夜情的人來說,這卻是持久、認真關係的驚人起點(Fisher,2022 年)。此外,儘管 Tinder 以促成表面、隨意的性關係而聞名,它卻促成了 25% 在線上認識並訂婚或新婚的伴侶。

耐心與等待

「耐心不是靜靜等待,而是遠見。看到荊棘而預見玫瑰,看到夜晚而預見黎明。戀人是有耐心的,他們知道月亮需要時間才能圓滿。」—魯米

對於等待性行為的相反態度反映了衝動與耐心兩種浪漫心態的存在。衝動的心態體現在 Elvis Presley 的歌詞中:「現在或永遠,今晚成為我的人,明天就太遲了。」我們也可以在許多歌中看到耐心的心態,例如「我會永遠耐心地等著你。」

我們應該區分耐心與等待。等待是一種讓時間流逝的狀態,特別是在未有新情況發生前待在原地不作太多行動。而耐心則需要有能力等待,同時繼續行動,即使面臨困難。等待通常是被動的,而耐心則通常是動態的——我們在承受困難的情況下繼續行動。

耐心也涉及延遲——即將某件事情推遲到比預期更晚的時間發生,但這是一種為培養合適情況而進行的積極延遲。耐心不同於消極的拖延,即不必要地推遲計劃要做的事情(Ben-Ze’ev,2019 年)。

結論

與新伴侶進行性行為的最佳時間沒有固定規則。亞里士多德認為,活動中最重要的不是數量,而是適宜性——即在給定情況下的適合程度。等待性行為也是如此。

儘管放慢速度通常是最佳選擇,因為這涉及培養耐心而非被動等待,但有時迅速進行性行為是最適合的選擇。關鍵在於互相尊重、開放溝通與理解彼此的需求,從而使等待或不等待的決定能促進關係的發展。

資料來源
返回網誌

客製禮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