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只需要30秒的準備
今年我負責招待我的大家庭來共度感恩節,我希望這次聚會既能讓人放鬆又充滿樂趣。
為了營造氛圍,我會在每個座位上放一張刮刮樂票,還會問大家一些在用餐時可以回答的問題,比如:你的非傳統愛語是什麼?
舉例來說,我爸爸的愛語就是「警告」。如果他發現有什麼不對勁的事——例如我屋頂的排水溝堵塞,或者我忽略的膝蓋疼痛,他會警告我如果不趕快處理,「你會有大麻煩的」。
對我爸來說,「恐嚇」就是關心。「你自作自受」這句話其實就是「我愛你」的另一種表達方式。
我希望這個問題能引發家人之間有趣的對話。我們家不太會為政治爭吵(我的同事Catherine Pearson寫過這樣的家庭),但尷尬的時刻還是會發生。
哈佛商學院教授、《Talk: The Science of Conversation and the Art of Being Ourselves》一書的作者Alison Wood Brooks表示,節慶聚會前準備一些話題聽起來或許顯得刻意,但她的研究顯示,僅花30秒的時間進行腦力激盪,就能有效提升對話的順暢度。
我和Brooks博士以及其他專家討論了如何在下一次聚會中進行那些,如Brooks博士所說「豐富、多汁且有趣」的對話。
超越「你好嗎?」的問候
《We Need to Talk: How to Have Conversations That Matter》一書的作者Celeste Headlee指出,詢問「你好嗎?」這類一般性問題通常不會有什麼深入的結果,因為「人們對此有固定的回答」,她說,「幾乎每個人都會說『還不錯』。」
相反地,她建議可以問一些更具體的問題,比如「你最近把大部分時間花在哪些事情上?」
Headlee補充說,最好的問題是那些能引導人們談論他們喜愛事物的問題,不管是美食、電影還是寵物。
而且要嘗試做Brooks博士所稱的「艱難的認知工作」——真正地傾聽。在她的研究中,她發現人們在對話過程中,心思漂移的時間接近四分之一。
她建議練習所謂的「回應式聆聽」,這對雙方都有益處:它能幫助你更專注,並鼓勵對方繼續說下去。
Brooks博士說,優秀的傾聽可以透過某種語言反應來表達,比如建立在對方所說的基礎上的玩笑、復述、口頭確認(「沒錯」)或是後續的問題,這些都能顯示你在用心聆聽。這些方式不僅適用於一對一的對話,也適用於群體交流,讓對話持續進行。
成為「話題管理員」
Brooks博士解釋道,有一些小跡象表明對話開始顯得無趣:停頓的時間越來越長,尷尬的笑聲變多,或者人們開始重複已經說過的話。
如果出現這些情況,就跳出來換個話題,Brooks博士建議。她的研究顯示,那些頻繁換話題的人——大約每分鐘一次——有更令人滿意的對話。
你不一定需要這麼頻繁,但她說「重點是,如果你覺得某個話題變得乏味了,那就勇敢自信地換一個。」新話題不需要搞笑或聰明,它只要不一樣就行。
如果你是主人,你可以自我任命為「話題管理員」,或者提前找人協助,確保大家都有參與並保持聊天順暢。如果某位親戚過度主導對話,你可以像空中交通管制員一樣,將話題轉向給其他人。
試試這些破冰話題
《The Art of Noticing》一書的作者Rob Walker在他同名的Substack電子報中收集了來自讀者的破冰問題,以下是我最喜歡的幾個:
-
有什麼事情是你相信但無法證明的?
-
你曾收到的最糟糕的建議是什麼?
-
告訴我一個你只見過一次卻對你影響深遠的人。
-
有什麼糟糕的結果你認為會毀了你,但最後卻變成了好事?
當一切都不奏效時:重新調整座位
你是否曾參加過一場聚會,桌子的一端熱鬧非凡,而另一端則冷冷清清?如果人們正在小群體內聊天,可以安排一個時間重新分配座位,Brooks博士建議。例如,在晚餐和甜點之間,可以要求大家換一下位置。
你也可以指定座位安排,確保有一個良好的談話者組合,或者讓你的一位外向朋友或親戚擔任「對話導引人」,在不同的群體中來回走動。「他們可以坐下來和那些內向的姪女們聊聊,幫助她們把話題帶下去。」她說。
如果我要回答感恩節時所提出的問題,我想我的非傳統愛語與我爸爸相似:提供建議。我希望在某些時候,我也能幫你免於「大麻煩」。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