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凌者透過破壞受害者和控制旁觀者來尋求社會優勢。
關鍵點
-
31%的美國成年人報告曾在成年後遭受霸凌。
-
成年人的霸凌常見策略是低調、微妙、間接和被動攻擊性的,但卻非常陰險。
-
霸凌者通常對受害者表現出低同理心和高受害感,這使他們合理化虐待行為。
-
不安全但具有社會競爭心態的霸凌者在公開羞辱他人時會感到強大。
成年霸凌的發生率與青少年霸凌相似。根據Harris Poll進行的一項調查,31%的美國成年人報告曾在成年後遭受霸凌。該調查將霸凌定義為“遭受重複的、負面的行為,旨在傷害或恐嚇”。
儘管成年霸凌普遍存在,但識別成年霸凌可能很困難。相比於童年霸凌,成年霸凌更不可能涉及公開侮辱,而更可能是微妙、間接和被動攻擊性的。在前述調查中,例如,四分之一的受訪者曾經多次遭受個人或團體的冷暴力,20%報告有人散佈關於他們的謠言而無人反駁。
雖然成年霸凌的策略通常比童年霸凌更低調,但其效果並不會因此減少。值得注意的是,70%的受訪者報告感到焦慮或抑鬱,55%報告自信心下降。
洛杉磯縣兒童和家庭服務局的醫療總監Charles Sophy醫生表示:“霸凌者通過減少他人的力量來獲取關係中的權力,對受害者的健康或幸福結果毫不關心。霸凌是一種應對策略,用於在面對個人限制時(無論是智力、身體還是其他方面)強加控制。”
從這一點來看,成年霸凌通常與情感虐待有關,特別是自戀虐待,兩者都涉及加害者集中權力、控制和支配一個或多個受害者,主要動機是分散自己和他人對其缺陷的注意力。
在自戀虐待中,加害者說服自己他們是特別的、優越的,以避免面對自己深刻的不安全感和不足感。自戀者通過尋找那些他們認為有才華、受歡迎或著名或以關懷著稱的人來分散注意力——然後他們因為這些特質而摧毀這些人。
最終,自戀者無法相信這個人不會因為所有最初就崇拜他們的人而拋棄他們。所以,他們開始使用一系列操縱策略——持續批評、煤氣燈效應、內疚施壓、負面幽默、投射、假裝無知和受害者心態等——來削弱他們的自尊心、破壞他們的公眾形象、使他們與他人疏遠,並迫使他們屈服於其權力和控制。
雖然並非每一個成年霸凌的案例都涉及自戀型人格障礙,但許多霸凌者確實表現出自戀特徵。自戀特徵之所以難以忍受,不僅僅是因為虛榮,而是因為對受害者的低同理心和高受害感,這使得虐待他人變得合理化。這些特徵與霸凌者如何扮演上帝、扮演受害者和裝傻來正常化對受害者的輕蔑並掩蓋自己的競爭心密切相關。
以下是如何檢查五種常見策略的建議。
1. 當他們“使你謙卑”以轉移注意力
“使某人謙卑”就是戳破他們的泡泡。這一行為的潛在或驅動衝動是轉移對正在被欽佩或慶祝的人的注意力。特殊場合是使人謙卑的黃金時間。使人謙卑的例子包括反話讚美、批評或不合時宜、不必要或未經請求的反饋,或者當某人被提升時,提醒他們技術上仍然缺乏資歷。
破解之道:“在你的特殊時刻,即使我的生活一團糟,似乎不是我的季節,我也總是為你慶祝。什麼讓你在我的特殊時刻如此消極?無論原因如何,謝謝你的反饋,但時機很重要,我希望你能像我為你考慮一樣為我考慮。”
2. 當他們將你的自尊歪曲為勢利或虛榮
“不要讓他們的頭更大了”,“我打賭你會盯著鏡子看”,“你愛聽自己的聲音”可能是笑話。但它們也暗示某人是傲慢或膚淺的。這種負面幽默會給受害者背上靶子,因為人們通常會合理化對那些被認為是精英、自命不凡、自私或自滿者的敵意——甚至是幸災樂禍。
破解之道:“這真的很有趣……但只是因為我在現實生活中其實並不是那樣。你能舉出我這樣做的例子嗎?看起來你可能在投射你的不安全感,並試圖讓我為之負責,而我並不是根源。我的自信是來之不易的,基於自我接受而不是外部認可。我也不會看不起別人,因為我知道那種感覺,我見過很多人變成了他們嘲笑的樣子。”
3. 當他們招募他人討厭你
當某人無法再控制你時,他們會試圖控制他人如何看待你。霸凌者如果察覺到你的謙遜,可能也會意識到,謙遜可以幫助你在衝突中比他們看起來更好,即使你也有部分責任。由於他們可能缺乏與你相匹配或回應你自我反省的成熟度和情感勇氣,他們會轉向背後說壞話或散播流言來讓他人相信你“很難相處”。
另一個霸凌者可能進行誹謗和誹謗的原因是,他們可能缺乏將衝突看作二元對立之外的成熟度。他們可能對兩件事同時真實或有效的模糊性感到困惑和無助。因此,每一次衝突都變成了建立主導敘述並顯得無辜或受害的比賽,同時讓另一方難堪。
破解之道:“自從我們的衝突開始以來,我感受到來自一些曾經很溫暖的人的冷漠或敵意,有幾個人分享說你誇大了我們衝突中的我的部分,同時淡化了你的角色。當大家都在這裡時,我公開聲明,我承認我的部分責任,因為假裝自己沒有成長空間對我沒有好處。但我拒絕被妖魔化或不斷地抵禦基於本質上有偏見的敘述的指控或不信任。”
4. 當他們假裝辯護者,但實際上是在戲弄
批判性思維確實需要聆聽替代觀點並權衡反證。但當中立客觀的表面用來掩蓋戲謔的對立時,可能就是霸凌在作祟。特別是在關於公平問題的對話中,玩弄辯護者角色可能會傷害更多而不是幫助。通常的跡象包括使用冷漠的語氣,將情感內容篩選通過不斷和過度理性的“假設”濾鏡,以及簡化或過度簡化複雜問題以暗示你反應過度。
破解之道:“只是個觀察:看起來你知道這是我關心的話題,所以你利用它來激怒我並考驗我的耐心。與其進行一個你以好奇而不是判斷為主導的對話,它感覺像是一場辯論,而我在說服你改變主意的過程中處於劣勢——而且你已經下定決心了。今後,請記住,當你在討論一個不熟悉的生活經歷時,你的冷靜來自於從未親身經歷過的特權,而不是你的客觀性或中立性。”
5. 當他們扭曲你的話使你聽起來像個簡單或不合理的人
這種策略通常涉及歪曲或誇大你的批評、立場或偏好。雖然對邏輯謬誤的概述超出了本文的範疇,但這種策略可以採用幾種邏輯謬誤的負面假設和惡意框架。值得一看的有稻草人謬誤、紅鯡魚謬誤、錯誤等價和錯誤二分法或二元對立。
破解之道:“我可以坦白嗎?感覺你堅持要誤解我,因為你從我[剛才]說的話中得出了最負面的結論。看起來你可能在通過自己對我的既定想法過濾我的話,或者在沒有先尋求澄清的情況下將預設的觀念投射到我的話語上。那感覺不公平。我們應該堅持善意和善意的解釋對方的話。”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