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突破腦中的舊故事,練習「我不知道」,讓你持續愛上人生。
Share
重點
-
為了對生活感到安全與確定,你會評斷每個當下,並依據你的過去採取行動。
-
學會繞過你的大腦去質疑你所依循而活的那些故事,是更愛生活所必須的。
-
放下你自以為知道的事需要勇氣。教練可以有所助益。
-
熱愛生活源自不斷地說:「我不知道。我很好奇還能知道些什麼。」
你如何感知生命的價值,取決於你如何定義自己正在生活的世界。
自你醒來的那一刻起,你的念頭只有一個目的:在不去質疑你需要做什麼、你是誰、什麼是對或錯(包含你對當今世界好與壞的看法)的前提下,幫助你以盡可能舒適的方式度過一天。你在一天中照著你認為自己是對的、多半相信自己所做的是好的而行事。接著,你會根據過去形成的信念,去評斷你的經驗。
你活在其中的故事
在你大腦的中間區域、你儲存長期記憶的地方,有一個用來引導你生命每個時刻的故事盒。你的故事是一塊由你的人生經驗與學習拼起的馬賽克。你用這些故事來建構你附加在每個時刻上的意義(現實),以及你如何定義自己(身份)。你這幅馬賽克中最巨大的那些故事,由曾引發強烈情緒的事件構成,並由你的父母、宗教、教育、社會壓力與意外經驗加以結構。這些事件形成了脈絡,影響你在每個時刻如何定義你所看見的,以及你是誰。
Jonathan Gottschall(《The Storytelling Animal》作者)說:「對人類而言,故事就像重力:一種包圍我們並影響我們一切行動的場力。但就像重力一樣,故事如此無所不在,以至於我們幾乎沒有意識到它如何形塑我們的生活。」對情境未經檢視的詮釋,受制於陳舊信念、過時價值與頑固恐懼之蔽,讓我們得到一種虛假的安全感。
你在大腦中持有的那些故事就是你的作業系統,它在背景中持續運作,給你一種確定感,儘管人生轉折無法預測。
你的故事接著支配你如何詮釋你所認為的真與實,並進而影響你對所見是否感到滿意。新經驗可能會影響你對現實的翻譯,但一般來說,你並不會看見或聽見所有可能看見或聽見的東西,而只會接收那些能證實你自以為知道之事的訊息。你的大腦的首要目的,是作為基本的求生機制,把你安全地維持在你的觀點與意見之內。
在日常對話中,你會為你的故事—你認為的對、錯、好、壞—進行辯護,認為那對你是正確的,即便你接受他人想法有所不同。當你的信念與他人碰撞時,你或許容忍他們的觀點,但你自己的改變甚微。於是你如何把世界評斷為好或壞,便遮蔽了你所採取的每一個行動。
M. Scott Peck 在其著作《The Road Less Traveled》中寫道:「人類是拙劣的檢視者,容易受迷信、偏見、成見所影響,並深受傾向於看見自己想看的,而非真實存在之事的影響。」不幸的是,你最終被困在你大腦認為安全的事物之內。
如何打開自己,擁抱更有愛的生命觀
George Saunders 在其著作《A Swim in a Pond in the Rain》中寫道,對超越故事的真理敞開,就是看見超越確定性的美。學會繞過你具保護性的的大腦,並質疑你的故事,這正是教會我們如何更愛這個世界。
Saunders 寫道:「它提醒我們,任何形式為『X 是對還是錯?』的問題,都可以再來一輪釐清的提問。問題:『X 是好還是壞?』故事:『對誰而言?在哪一天、在什麼條件下?X 是否可能帶來意想不到的後果?在所謂壞的 X 裡是否藏著某種好?在所謂好的 X 裡是否藏著某種壞?請告訴我更多。』」
這項技能在於投入對你自認確定之事的檢視,並允許自己有創造性地想像還有什麼是可能的。此技能需要勇氣。放下你自以為確知之事的行動,會把你置於不知所措的未知狀態中。
你可以自己做到,但我學到的是:當我需要做出重要決定,或難以理解為何我的情緒妨礙了我的行動時,我會打電話給一位教練。教練的映照與提問,讓我得以進入那些我自己難以觸及的故事。我於是能檢視支撐我故事的信念與假設,卻同時妨礙我感到更滿足、甚至更喜悅。
我的教練也給我一個安全的空間,讓我能走進我故事的陰影;當我見證自己一直在迴避的事,或意識到我曾將某個真相阻擋在視野之外時,得以感受一連串情緒。
當我的覺察擴展,我的故事與改變的承諾也隨之擴展。與教練合作,是我所知道能在不讓那個具保護性的的大腦介入之下,檢視我思考的最佳方式。如此我便能看見生命中更多的可能,擁有撐起我希望的基礎,並打開我的心,去更愛生活。
與生活保持相愛
要更愛,你必須對生命溫柔的未知敞開自己。唯有如此,你才能經驗生命之美的全貌,包含你所遇見的每一個人身上那件令人驚嘆的藝術作品。
熱愛生活源自不斷地說:「我不知道。我很好奇,想看看還能知道些什麼。」你是否有勇氣去更深地去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