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推崇忙碌美德的文化,可能會讓我們感到壓力。
關鍵要點
緊迫文化使當下的快樂、健康平衡和休息時間變得稀少。
如果我們總是處於緊迫狀態,我們的心智和身體會因此超負荷運作。
挑戰生產力的僵化文化定義可以幫助我們找到更健康的平衡。
「緊迫文化」的概念可以幫助我們理解為什麼這麼多人報告他們在焦慮和擔憂中掙扎。如果我們總是處於運動狀態,我們的大腦會因過度思考而反應,而我們的身體會因過度產生皮質醇(一種自然產生的壓力荷爾蒙)而反應。這樣的組合導致持續的焦慮、壓力、過度疲勞和擔憂。
緊迫文化可能表現為我們對工作的不健康關係、儘管疲憊不堪仍然逼迫自己、過度安排生活、甚至不允許自己說「不」。以下是我們的文化如何強調緊迫性,以及這些虛構的規則如何導致焦慮感的某些方式。
錯誤定義「生產力」
圍繞「生產力」的概念有許多神話。究竟誰能真正定義什麼是生產力?是否意味著我們的行為沒有明顯結果時,我們就是不生產的?或者說,如果我們不忙碌,我們就不算生產?這個答案是開放解釋的。
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可以為自己重新定義生產力的意義。許多關於生產力的文化「規則」其實值得重新評估,例如,認為少於40小時的工作週就是不生產的,或者認為我們應該24/7隨時隨地可供工作需求調遣。當我們過度關注生產力時,我們無意中會超越自己的極限,使我們的神經系統處於超負荷狀態。接受參與那些不一定產生具體「結果」的活動是可以的,這是一種對緊迫敘事的根本性改變,但卻可以帶來更健康的生活平衡和對生產力更現實的定義。
污名化休息
在緊迫文化中,休息和放鬆常常被誤解為懶散或懶惰。然而,我們有大量的科學研究支持休息、娛樂和自我照顧對健康的重要性。
沒有這些元素,我們只會把自己、心智和身體逼到極限,結果可能是災難性的。倦怠是真實存在的,如果我們不關注日常運作,我們可能會迅速陷入倦怠,而這對我們的身心有嚴重的後果。去污名化休息和自我照顧是挑戰緊迫文化中某些不實用、不現實信息的重要途徑。
固執於完美主義
也許你聽過這句話:「完美是好事的敵人。」在一個推崇忙碌美德並反覆強調「不完美就不夠好」的文化中,這句話無比真實。
當我們追求完美時,我們會陷入困境——就像一個無法完成畫作的藝術家,因為他無法接受作品是「足夠好」的狀態;他執著於每一筆線條、色調和筆觸。放下完美主義允許我們做到「足夠好」,做得很好,並在生活中找到健康的平衡。
錯誤優先排序我們的生活
緊迫文化常常讓我們在不知不覺中優先排序生活的方式與我們真正重視的東西不一致。
想像一個熱愛家庭的人,卻將工作置於優先位置。實際上,她的家庭才是她的優先事項,但文化規則使她錯誤地優先排序了真正重要的事物。這導致她比期望中更多地專注於工作,錯過了重要的家庭時光,並感到壓力和焦慮,因為她努力將生活的各個部分拼合在一起。
我們無法否認,我們的文化常常將緊迫視為不僅是美德,也是必須的要求。不幸的是,這種看待生活的方式使當下的快樂、健康的平衡和休息時間變得稀少。挑戰緊迫文化的虛構規則,可以幫助我們過上更健康、壓力更小的生活。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