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運動無法有效減肥?減重關鍵是飲食!

為什麼運動無法有效減肥?減重關鍵是飲食!

最新研究確認,運動對BMI影響甚微。

重點整理

  • 患者需了解在停止GLP-1藥物治療後,如何避免體重回升。

  • 32項研究數據顯示,運動對顯著減重的影響有限。

  • 熱量限制是唯一被科學證實可達成減重的飲食方式。

關於運動或體能活動對減重與體重維持的具體效果與影響程度,仍有持續爭論。對於曾經接受GLP-1新型藥物治療並成功減重的患者而言,這個問題尤為重要。醫生需要知道,在藥物治療停止後,該如何協助患者避免體重回升。他們該強調運動還是飲食控制?由於這兩種方式對大多數患者都難以長期維持,因此醫生希望推薦最有效的方法。

在一項回顧32篇隨機對照試驗的研究中(Morze等人,2021年),共納入4,774位肥胖參與者,結果顯示:定期運動的受試者,相較於未運動的對照組,平均僅減重約2公斤。全國性調查顯示,美國有43%的成年人超重至少10至15公斤。該研究作者總結:從臨床意義來看,運動對減重的影響相當有限。目前證據指出,儘管運動對心血管與骨骼健康很重要,但它並不是實現顯著減重的有效方法(Ponzer,2022年)。(若你想了解運動對大腦的影響,可點此查看。)

為什麼光靠運動無法減重?

能量消耗並非線性增加。增加活動量,不一定能轉化為更高的每日總熱量消耗或體重減輕。這也是為什麼大多數人運動後,體重下降幅度遠低於預期。為什麼會這樣?人體經演化發展出複雜的補償機制,以平衡肌肉收縮所需能量與維持其他重要生理機能的能量。再者,肌肉的設計本身就為了效率最大化,避免浪費寶貴的熱量。研究顯示,人體在運動過程中會自動補償(每人程度不同),平均會保留至少四分之一原本應該消耗的熱量。從進化角度來看,人體為了不讓能量浪費,以備日後生存之需。大腦與生殖器官就需消耗大量每日熱量。不幸的是,這些生化補償與演化優先順序,在現代人攝取熱量過剩、活動量不足的情況下,反而變成不利因素。

你的生化機制進化成避免因運動而浪費能量

近期一項研究收集了1,754位成人的資料,這些人飲用帶有同位素的雙標記水(可計算每日熱量消耗),研究人員同時監測其體組成與基礎代謝率(即靜止狀態下消耗的熱量)。研究人員以總消耗減去基礎代謝,估算出運動與日常活動(如站立、走動、坐著)所消耗的能量。如預期,活動量越高,熱量消耗越多。然而,數據揭示一個驚人發現:人們在運動時,實際燃燒的總熱量遠低於預期。大多數人僅燃燒預估額外熱量的約72%。而在肥胖成人中,補償現象更明顯,實際燃燒熱量常少於預期的一半。

那麼,在與進化抗衡的情況下,如何減掉多餘脂肪?

答案可從一個曾受歡迎的電視節目中看出。NBC節目《The Biggest Loser》的教練曾宣稱「多運動就能減重」。但多年來幫助重度肥胖者減重後,教練Bob Harper認為,關鍵不在運動,而是飲食。他大多數的客戶都是從肥胖狀態開始。到任何健身房或SPA,你都會看到許多正在運動的人,即使肌肉越來越結實,體脂卻依然覆蓋在肌肉上。

體脂會釋放大量發炎蛋白到血液中。研究人員最近探討,在過重或肥胖女性中,飲食或運動哪一種方式更能有效降低這些發炎蛋白質的濃度。12個月後,科學家們得出結論:只有「飲食控制」能帶來最大體重下降與發炎蛋白濃度的明顯降低。

結論:

如果你想強化心血管與骨骼健康,就去找一項你喜歡的運動並持之以恆!但若你想減重,現有科學證據壓倒性地支持:「熱量限制」才是唯一有效且被證實的方法。這種方式也更省錢—你將節省大量食物支出,也少買運動鞋、運動服與健身房會員費。

資料來源

返回網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