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不僅僅是贏得比賽而已。
多年來,我一直在打雙人板球。我們這個群體包括了一名工廠工人、一位退休警察、一位社會工作治療師、一位宴會廳經理、一名公園員工、一名拉比、一位家庭主夫和一名失業的年輕人。球隊的組成是根據人們到達球場的順序來安排的。我們所有人的實力相當,性格也大體上很溫和。我們制定了自己的「公園規則」,例如,如果搭檔連贏三局,則需要拆隊重新組合。
隨著原本的成員逐漸離開,其他人開始佔據球場,友誼和公平的精神逐漸轉變。現在,玩家們可以選擇自己的搭檔,這意味著強隊可以控制中心球場大部分時間。這只是氣氛從為了樂趣和友誼而玩,轉變為為了勝利而玩的一個指標。
有一次,我和一位大學工程教授搭檔,他以經常(甚至故意)做出對自己有利的判罰而聞名。在我們的比賽中,他宣稱對手的一個球出界了,而那球明顯在界內。我站在對手那邊,並告訴他們這一點。他對我很生氣,並說:「如果你不作弊,你就沒在努力。」從那以後,我避免與他搭檔或對抗。
最近,當我看到一位大學教練穿著寫有「我只知道如何贏」的T恤時,我想起了那個作弊者的格言(他引用自摔角手Eddie Guerrero)。我希望他不僅僅是知道如何贏,還應該知道如何尊重他的隊員,懂得良好體育精神的重要性,並了解教育遠不止於勝利。
我擔心的是,學生們從教授和教練那裡學到的是,作弊是獲得想要東西的最佳途徑,成功依賴於狡詐而非技藝,對品格的關注次於勝利。
《英國管理學雜誌》的一項研究發現,人們在工作、體育和教育領域作弊的程度取決於他們在這些特定環境中的主要成就目標。研究發現,那些以表現為主要目標的人比以自我提升為主要目標的人更容易作弊。換句話說,如果目標是提升自己,作弊的可能性較小;如果目標是與他人比較,那麼作弊的動機就會增加。
我想起了一段在2012年走紅的視頻。視頻顯示兩名越野賽跑運動員接近終點線。獲得金牌的Abel Mutai錯誤地認為自己已經衝過終點線,開始向旁邊走去,而第二名的Ivan Fernandez則趕了上來。Fernandez對Mutai大喊,讓他繼續跑,但這位肯尼亞選手聽不懂西班牙語,所以沒有理會。Fernandez隨後將他的競爭對手推過終點線,讓Mutai可以第一名完成比賽。當記者問他為什麼這麼做時,Fernandez說:「我不應該贏這場比賽,我只是做了我應該做的事。他才是應得的冠軍。」
高中聲稱他們不提倡作弊,但事實上,他們可能會通過強調班級排名,並引導學生進入「最好的」大學來推動這種行為,儘管他們口頭上表示不希望學生作弊,但卻在推崇全國排名和成功的校隊。企業表示他們想要誠實的員工,但卻讓員工在薪酬和晉升方面相互競爭。
學校和企業之所以得到公眾的支持,是因為它們服務於公共利益。學校旨在教育和灌輸社會價值觀;企業則通過提供商品和服務來促進公共福利。學校有規則,商業領域有法律以遏制作弊。作弊可能會給個人或群體帶來優勢,但其總體效果是破壞性的。
世俗和宗教的規範之所以對作弊有強烈的反對,是因為這是一種撒謊的形式。無論是個人還是社會關係,都是靠信任來維繫的,而信任則會被不誠實所破壞。
從長遠來看,重視誠信勝過追求表現,這將帶來可持續且值得擁有的成功。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