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祖先給我們提供了關於應該多努力工作或應該悠閒生活的線索。
退休對於一生忙碌的人來說是一個極大的轉變。我們的進化歷史可以告訴我們:努力工作還是悠閒生活,哪一種對我們更好?
捕食者與被捕食者的差異
關於動物應該多活躍以促進健康和繁殖成功這點,並沒有一個通則。一切取決於它們如何獲取食物。捕食者的工作量很少,通常在樹蔭下睡覺,而被捕食者則恰恰相反。食草動物(如果是反芻動物)需要花大量時間在牧草上,因為肉類是高能量的食物,而草和其他植物能量低、纖維多,這意味著需要長時間咀嚼和消化,自然休息的時間也就少了。
人類作為狩獵採集者,同時是捕食者和素食者。因此,我們的活動量應該介於像獅子這樣的捕食者和像羊這樣的被捕食者之間。獅子通常每天睡大約16個小時,而羊則休息約6至8個小時。人類作為既食肉又食草的物種,我們的作息則介於這兩者之間,大約需要八小時的睡眠,比羊多,但遠少於獅子。
(悲慘的)工作歷史
自工業革命以來,人類變得異常忙碌。人造光的出現使得我們可以在任何時間工作,這也是輪班工作的痛苦之源!
工業化還帶來了對生產力的狂熱追求,即每小時工作產出的產品數量。員工如果想保住工作,就必須在整個班次中保持忙碌。
雖然忙碌可能隨著工業化而流行起來,但辛苦工作其實最早是在農業革命時期就已經出現。根據對如菲律賓阿格塔(Agta)這樣的狩獵採集者轉向農業的研究,當阿格塔人開始自己種植食物後,他們需要更加辛苦地工作。他們花更多的時間在工作上,閒暇時間也隨之減少。相較而言,狩獵採集者的生活相對悠閒,每天工作時間不超過五小時,儘管女性由於照顧孩子的責任而工作時間較長。
農民變得更忙後,這對他們是好是壞?對此有著不同的觀點。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對此有著明確的看法。
亞里士多德的觀點
亞里士多德認為,活躍使人類感到幸福。他這樣表達:“幸福是靈魂依照美德進行的活動。”
亞里士多德在自己的生活中確實踐了這一格言。作為一位學者,他極為高產,研究領域涵蓋胚胎學、文學批評和政治等各個方面。然而,亞里士多德屬於有閒階層,他可能並不認為自己是受僱者,儘管他擔任過亞歷山大大帝等希臘貴族的家庭教師。他並不會欣賞那種為了忙碌而忙碌的生活,畢竟,那是奴隸的生活。
保持活躍與幸福感之間的聯繫在臨床抑鬱症的研究中也有所驗證。保持身心活躍的人通常情緒較為高昂,而經歷抑鬱發作的人則往往表現出倦怠和晨起困難。各種治療干預措施都試圖通過增加身體活動來改善情況,比如步行、園藝或者騎馬等。
最終,我們的忙碌在很大程度上由生存經濟模式決定。農民比狩獵採集者更忙,因為自給自足的農業勞動強度大,工作時間長。
忙碌對我們好嗎?
農耕社會的人比狩獵採集者有更多的孩子,因此出現了人口爆炸。從達爾文的成功來看,忙碌對我們的繁衍有益,但對我們的健康卻不太好。農耕社會的居民壽命較短,並且因重複勞作而導致關節受損,他們的身高也相對較矮,顯示出飲食不夠多樣化。(順便說一下,我們也無法回到狩獵採集的生活,因為地球上已經沒有足夠的空間讓我們所有人都能採集食物了)。
工業革命初期的工人在長時間的工作中過得並不如意,但隨著貿易工會的興起和工時縮短,健康狀況逐漸改善,體現於身高的增加。這些改善也與公共衛生措施的實施有關,比如衛生條件、飲用水以及整體公共衛生的提升。
我們的物種在縮短的工時下得到了繁榮。因此,也許我們不應該比遠古祖先工作得更辛苦。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