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喝水真的健康嗎?或許吧。

多喝水真的健康嗎?或許吧。

你每天都需要喝更多水嗎?答案可能比你想的還要複雜。

「可能沒有一種『一體適用』的建議來說明每個人應該喝多少水,特別是考量到我們的身型各異、運動習慣不同,以及居住在不同的氣候條件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 San Francisco)泌尿學系系主任兼教授 Benjamin Breyer, MD,如此表示。

在一項新的研究回顧中,Breyer 的研究團隊綜整了過去 24 年來關於增加飲水量的科學證據。多項研究發現,喝更多水可以促進體重減輕(介於 44% 至 100% 之間),並降低腎結石風險(五年內每 100 名參與者少了 15 次腎結石事件)。增加水分攝取也可能有助於預防偏頭痛、協助血糖控制,以及降低泌尿道感染與低血壓(危險性低血壓)風險。然而,這些研究的品質與數量仍有限。

「我們確實需要在特定領域做更多執行良好的隨機對照試驗,尤其是在我們看到具有潛在益處的領域,如體重控制和腎結石,」Breyer 說道。

以下是目前我們對多喝水益處的了解,以及如何判斷你是否喝得足夠。

多喝水的好處

研究團隊發現,增加攝取 H2O 或許能在下列方面改善健康:

體重減輕

在研究中,每天三餐前各喝 500 毫升(約 17 盎司)水的人,比起對照組,減重幅度多了 44% 到 100%。Breyer 表示,一次喝下 17 盎司水「可以填滿你的胃,或許是種天然的抑制食慾方式」。然而,如果人們整天都喝更多水(而不僅僅在餐前喝),則沒有看到同樣的減重效益。

腎結石

研究顯示,增加飲水量的人,腎結石的風險較低,而且比起對照組,他們在下一次結石發作前的間隔時間平均多了 13.6 個月。研究者認為,多喝水或許能降低尿液中形成結石的鹽類濃度。

血糖

在第二型糖尿病患者中,增加喝水量後,他們的空腹血糖值有下降。一種理論是,透過喝更多水,你能增加血液容量並稀釋葡萄糖濃度。然而,在一項對血糖正常的人所做的研究中,喝更多水與血糖略微上升有關,但並未達到有害健康的程度。

頭痛

有一項研究發現,每天多喝 1,500 毫升(約 51 盎司)水,能讓偏頭痛患者感覺稍微好一些。但另一項研究顯示,喝更多水對頭痛並沒有影響。

泌尿道感染

在一項研究中,平常每天喝水不到 1,500 毫升(約 51 盎司)的女性,若被要求將飲水量增加一倍,那麼接下來 12 個月內平均少了 1.5 次泌尿道感染。她們發生感染的間隔時間變長,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療的次數也減少。透過維持充分的水分攝取,你或許能稀釋尿液中的細菌並在細菌繁殖、附著在泌尿道黏膜細胞之前就將它們排出。

膀胱過動

對於膀胱過動症患者,將總攝取液體量減少 25% 後,他們在白天與夜間突然想上廁所的急迫感以及頻率都獲得改善。

低血壓

每天每公斤體重額外增加 30 毫升水分攝取(約為每磅體重 0.5 盎司),能提升動脈壓力。對於那些容易低血壓的人——也就是血壓非常低,會讓人感到快暈倒——這是一件好事。

你需要多少水?

「每天八杯水」是常見的飲水準則,但這真的夠嗎?

「對每個人來說,每天八杯水可能並不是最適合的建議,」亞利桑那州立大學(Arizona State University)水分科學實驗室創始主任 Stavros Kavouras, PhD,如此表示。把每天八杯、每杯 8 盎司的水量,當作最低標準,而非目標。

若要維持最佳水分攝取,較好的參考指引是美國國家醫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 Medicine)的建議:男性每天大約需要 13 杯(每杯 8 盎司)的液體,女性則需要 9 杯(每杯 8 盎司)。同時,男性每天還需要從水果與蔬菜等食物中額外攝取 3 杯水分,女性則需 2 杯。

你不需要隨時隨地帶著量杯,或為了每一盎司的水而緊張。Breyer 表示,確定每日需要喝多少水需要一些嘗試與調整。多留意身體的口渴訊號,如果你常覺得口渴,就可能需要喝得更多。

也可以用尿液顏色來作為參考。

「如果你大約每兩到三小時就想上廁所,而且尿液顏色是比較淡、類似檸檬水,而不是像蘋果汁那樣深,那幾乎可以 100% 確定你現在的水分狀況很理想,」Kavouras 說道。

個人對於水分的需求量可能有所差異。舉例來說,超級馬拉松選手或鐵人三項選手需要比久坐不動的人喝更多水。

「這其實相當微妙,或許還取決於個人的目標,以及他們有沒有其他健康問題,」Breyer 表示。

如果你想減重,或已經有上述任何健康狀況,可以跟你的醫師討論你應該攝取多少水。

在極端情況下,過度脫水或過度水合都可能致命。對大多數人而言,適度增加飲水量——例如像體重控制相關研究中,人們在三餐前飲用 17 盎司水——是相當安全的。不過,如果你半夜常常醒來上廁所,或如果你有使體內液體滯留的心臟問題,增加飲水量可能就不是好主意,Breyer 表示。

他建議將「保持水分」視為健康的重要支柱,和良好飲食、運動以及社交一樣重要。

在日常生活中融入補充水分的習慣。Kavouras 會在辦公室放一個水壺,方便自己經常補滿水杯。他也建議外出時隨身帶著水瓶。

「只靠口渴感並且等到你覺得渴了才去喝水,並不是讓身體維持在最佳水分狀態的好方法,」Kavouras 說道。「大多數時間能讓水隨手可得,是相當重要的。」

為什麼我們對飲水量了解不多?

目前還需要更多研究,才能讓我們更進一步了解如何最佳化水分攝取。Kavouras 多年來一直呼籲更多對水分補充的研究經費支持。直到最近,許多流行病學研究都沒有把受試者的飲水量納入變項。

「從科學家的角度來看,我不斷強調水是被遺忘的營養素之一,」他表示。「我們甚至常常忘記記錄與研究它。」

Breyer 也同樣期待能有更多研究。

「水無所不在,我們每個人都在攝取,而且看起來它確實是健康的重要部分,」Breyer 說道。「了解在什麼情況下增加水分攝取能幫助解決哪些醫療問題(不只是一般日常健康)是個有趣的問題,而這些數據或許能激發其他研究人員去做隨機對照試驗;也或許能讓人們重新思考健康的生活方式,並思考如何專注於健康與養生,進而過得更健康。」

資料來源
返回網誌

客製禮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