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拉OK(英語: Karaoke)是指在唱歌或演奏主旋律樂器時,播放預先製作的伴奏來進行演唱或演奏的行為。對應的現場演奏稱為「生オケ」。此外,預先製作的伴奏錄音也稱為「卡拉OK」。自1970年代以來,娛樂用的演奏設備、卡拉OK包廂等設施,以及使用這些設施進行演唱的行為,越來越常被稱為「卡拉OK」。
概要
通常,僅記錄了樂曲伴奏部分的記錄媒體(音樂帶或光碟等)通過機械設備播放進行演奏。現場僅需在開始時操作機械,之後會自動進行。
這種形式起源於日本,隨著卡拉OK作為娛樂活動的普及,越來越多地使用「卡拉OK」來指代使用這些設備進行唱歌的行為,甚至是提供這些服務的店鋪,如卡拉OK包廂。卡拉OK被歸類為娛樂活動,既可以享受唱歌的樂趣,也可以用來釋放壓力,並成為娛樂白皮書中的統計項目之一。娛樂用卡拉OK不僅包含純伴奏,還錄有方便演唱的主旋律。除了為娛樂用的卡拉OK,還有用於樂器練習的卡拉OK,這些卡拉OK僅去除了特定部分,也作為教材普及。
卡拉OK的發祥
卡拉OK的「カラ」源自「空」,「オケ」是「オーケストラ」的縮寫,指的是不使用樂團的生演奏,而是用錄音或磁帶替代。這個詞本來是廣播業界用語,一說源於NHK交響樂團成員的閒談。錄音技術發展之前,廣播基本上是現場直播,隨著錄音素材的使用,節目製作費用降低,錄音伴奏的使用普及開來。「卡拉OK」一詞普及前,常用「空演奏」來表達。目前這種意義上的「卡拉OK」仍在廣播業界使用。
卡拉OK和空演奏原本是指唱歌時應有的樂團不在,卡拉OK用的音源也被稱為「マイナスワン」(減少一部分)。
1970年前,日本已有硬體設備如帶有麥克風輸入的8軌磁帶式迷你點唱機,以及銷售伴奏用音樂磁帶的商店。初期的8軌迷你點唱機設備有1967年根岸重一的國際商品音樂盒和1968年濱崎嚴的迷你點唱機等。
前樂隊成員井上大佑宣稱在1971年發明了卡拉OK相關服務和專用設備。他將8軌磁帶播放機與預先準備好的音調和節奏可選的磁帶結合,命名為「8 Juke(エイトジューク)」並出租,廣受歡迎。初期是投幣式的收費播放設備,每帶4曲,10帶40曲,5分鐘100日元,設置在酒吧等地。2010年秋,井上的著作《卡拉OK創(つく)った男》的版權被分割成兩萬份,高價出售,成為問題。
8軌磁帶、卡式磁帶、雷射光碟、VHD、影碟CD、DVD等經歷後,隨著1990年代後寬帶環境的發展,日本主流轉向通信卡拉OK。
初期附加功能僅是聲音輸入加回聲,後來主流變為支持變調和節奏調整,甚至包含評分和聲音轉換等娛樂元素。選曲方式從遙控器變為條碼輸入和觸摸屏終端。此外,歌詞顯示從早期的歌本或歌詞卡到雷射光碟普及後顯示在螢幕上的字幕,顏色變化以支援演唱者。
卡拉OK相關企業
-
第一興商 - 卡拉OK行業最大企業。運營通信卡拉OK「DAM」及直營卡拉OK包廂「ビッグエコー」。
-
エクシング - Brother工業子公司。運營通信卡拉OK「JOYSOUND」「UGA」及直營店「JOYSOUND」。
-
エンタメ・バンク - 未上市。運營卡拉OK店「ドレミファクラブ」(東京都世田谷区南烏山)。
-
富山クラリオン - 未上市。銷售和出租卡拉OK設備,設置「USENサービス」(富山市)。クラリオン北陸集團。
-
フジジュークサービス - 未上市。批發和出租卡拉OK設備(さいたま市見沼区)。
日本國外的卡拉OK
在歐美,多數人在飲食的酒吧或酒館內享用卡拉OK,像日本那樣使用個人包廂的形式較少見。在英國,倫敦市內有少數豪華卡拉OK包廂「Lucky Voice」,但這種例子很少。
2008年英國政府對2500多名成年人進行的調查顯示,卡拉OK獲得22%的票數,成為「最重要但最不喜歡的電子設備」第一名,超過手機等。原因在於英國的酒吧沒有完善的隔音設施,導致音痴或醉酒者的歌聲成為噪音問題。
另一方面,東亞和東南亞的「KTV」等形式的卡拉OK包廂非常普及。
世界各國的語言表記
日本語的「カラオケ」以羅馬字表記的「KARAOKE」為基礎,在各國語言中的表記和發音也多採用這種形式。
英語為「karaoke」。義大利語、西班牙語、德語、瑞典語、波蘭語、越南語也為「karaoke」,法語為「karaoké」,俄語、烏克蘭語為「караоке」,中文則為「卡拉OK」。
從有影像的卡拉OK開始,還出現了video與其結合的詞「videoke」。
日本的卡拉OK
卡拉OK文化
現今卡拉OK形態出現之前,1950年代至1960年代,一些咖啡館有店主或專屬樂隊演奏,顧客唱歌的「歌聲咖啡館」。但由於與當時的社會運動和左翼運動(特別是日本共產黨主導的歌聲運動)有密切聯繫,這些場所並不唱當時的流行歌曲。隨著飲食店等安裝卡拉OK設備,社會運動衰退,到1970年代,多數「歌聲咖啡館」消失。
酒吧娛樂
1970年代的卡拉OK主要在酒吧等飲食業店鋪或酒店宴會廳設置,多作為酒席娛樂。這時期的使用者多為能喝酒的20歲以上年齡層,具體為年齡較高的人群,所收錄的曲目多為演歌。
此外,1971年至1977年FM音樂節目《日立サウンド・イン・ナウ》有一個受歡迎的環節「カラオケ・コーナー」,主持人是音樂家すぎやまこういち。內容為播放當時的流行歌謠曲市售唱片,すぎやま進行作詞、 作曲、編曲、歌唱方法等解說,之後播放原版的「カラオケ」。這時期音樂用CD尚未出現,為黑膠唱片時代,「カラオケ」一詞和其音源尚不為世人所知。透過這個環節及現場直播的「カラオケ・ゲーム」等節目,該節目聽眾逐漸了解「カラオケ」一詞及其音源。
大瀧詠一在1976年發行的布谷文夫with ナイアガラ社中單曲《ナイアガラ音頭》的B面,新增引子,命名為「あなたが唄うナイアガラ音頭」,收錄卡拉OK音源。
卡拉OK包廂的擴展
1980年代初期,雷射光碟的開發使得卡拉OK首次有了影像和歌詞顯示。雷射光碟的知名度讓「雷射卡拉OK」得以發展,1980年代中期,卡拉OK從酒吧或咖啡館的附帶設備,轉變為專門提供卡拉OK服務的卡拉OK包廂。卡拉OK包廂作為一種全新的業態,成為學生聚會和公司聚餐後續場所的熱門選擇,成為日本人的一大娛樂代表。
據說,卡拉OK包廂最早出現在兵庫縣神戶市,利用港口的廢棄貨櫃改造而成。1990年代以後,主要在建築物內設有卡拉OK專用房間。
卡拉OK包廂成功的原因包括:
-
提供了方便利用的音樂唱歌防音設施。
-
卡拉OK包廂為個人房間,可以專心唱歌,亦可作為練習場所。
-
日本音樂市場快速成長,特別是1960年代以來的偶像文化和樂隊風潮。
-
設備開發進步,提供高質量音源、歌詞自動顯示、快速曲目更換。
有意見認為,1990年代日本單曲CD頻現百萬銷售記錄,與卡拉OK包廂和通信卡拉OK的普及有關。
卡拉OK在電視節目、婚禮娛樂、學校文化節等多方面廣泛使用,卡拉OK流行也使得CD單曲收錄卡拉OK,讓人在家中也能唱卡拉OK。
卡拉OK節目
還有很多以卡拉OK為主題的音樂節目。
-
卡拉OK大賞(千葉電視台,1982年至今)
-
卡拉OK挑戰(千葉電視台,1983年-2020年)
-
卡拉OK1號(埼玉電視台,1984年-2020年)
-
群馬電視台卡拉OK大賞(群馬電視台,1981年-2005年)
-
新卡拉OK大賞(群馬電視台,2005年-2009年)
-
卡拉OK頻道(群馬電視台,2009年至今)
-
平成歌謠塾(1993年,首都圈獨立放送局)
-
卡拉OK★對決(東京電視台,2006年-2014年)
-
THE卡拉OK★對決(東京電視台,2014年至今)
-
下克上卡拉OK生存戰(朝日電視台,2013年)
-
關8的分類∞#最強歌手軍團能否贏得卡拉OK得分(朝日電視台系列,2014年節目企劃)
-
關8的莫扎特音樂王No.1決定戰#卡拉OK王No.1決定戰(朝日電視台系列,2015年節目企劃)
-
弦哲也的FTV卡拉OK大獎賽(福島電視台,1997年-2011年)
-
每週卡拉OK放題(奈良電視台)
-
玉ちゃん的活力青春歌謠塾(愛知電視台,2005年-2007年)
-
BS卡拉OK塾(NHK衛星第2電視台,2005年-2007年)
通信卡拉OK的登場
1992年,太東推出了世界首個通信卡拉OK「X2000」。同年,エクシング也推出了「JOYSOUND」。
通信卡拉OK的樂曲供應方式由介質(媒體)供應轉為通信提供,卡拉OK設備成為連接於通信系統的一部分。這減少了機械驅動設備的空間需求,新曲配發速度更快。這也讓商業模式從銷售設備和軟體轉變為按使用量收費。初期的通信卡拉OK質量不及雷射光碟,但逐漸改進。
到1995年,第一興商的「DAM」、ギガネットワークス的「GIGA」、パイオニア・日光堂(後來的BMB)・東映ビデオ的「BeMAX'S」、日本ビクター的「孫悟空」、セガ的「Prologue 21(セガカラ)」和USEN的「U-kara」等廠商相繼加入,迎來通信卡拉OK全盛時期。
然而,進入2000年代後,廠商陸續撤退或合併。2006年,日本ビクター和太東集團撤退,2007年,セガ集團撤退,業務用通信卡拉OK業界進入第一興商、BMB(USEN集團)、エクシング(Brother工業集團)三足鼎立時代。2010年,エクシング完全收購BMB,2010年7月合併,行業進入第一興商和エクシング雙寡頭時代。
便利商店一體型
岐阜縣的便利店連鎖店タイムリー曾經嘗試卡拉OK和便利店一體化經營,服務價格低廉,顧客可將購買的食品和飲料帶入。但因經營不善,タイムリー將業務轉讓給デイリーヤマザキ,這種形態的店鋪消失。
然而,第一興商於2014年4月17日與全家便利商店合作,在東京都大田區蒲田站前開設了第一家卡拉OK和便利店一體化店鋪,這種經營形態復活,並在東京電視台的《ガイアの夜明け》節目中介紹。
一人卡拉OK的流行
卡拉OK包廂普及後,卡拉OK仍被視為多人享受的活動,但進入2000年代後,一人去卡拉OK的「ヒトカラ」開始流行。
白天卡拉OK的普及
「昼カラ」廣義上是指白天進行卡拉OK活動,近年來特指白天可以進行卡拉OK的飲食店。白天卡拉OK主要供愛好唱歌的人聚集,不喝酒。超高齡化社會的日本,高齡者將白天卡拉OK作為鄰里交流的 場所,全國普及。雖然部分地區因店主和顧客高齡化而縮小,但在平成時期的超高齡化社會,一些地區再次掀起熱潮。近年來,白天卡拉OK作為高齡者健康促進場所受到關注,研究和支援團體也出現。
白天卡拉OK店的類型包括:
-
夜間營業的酒吧,白天經營卡拉OK。
-
咖啡店、蕎麥麵店等飲食店設置卡拉OK設備,白天經營卡拉OK,被稱為「卡拉OK咖啡館」。
-
專門針對白天卡拉OK的人開設的白天卡拉OK專門店。
這些店鋪一般以低價進店唱歌(不含酒精飲品一杯,無時間限制約1000日元)。
一般模式是,白天來店的個人或團體在同一樓層按店規或店員指示輪流唱歌,店員與來店者、來店者之間適度交流。店員的接待營造家庭般氛圍,陌生人前唱歌,激發新的對話和共鳴,成為社交場所。
自2019年底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症流行以來,札幌市的卡拉OK咖啡館在2020年6月9日和6月11日發生了兩次群聚感染事件。
裝置的變遷
通信卡拉OK
初期的通信卡拉OK音質差、影像貧乏,需克服這些問題。以往的磁帶、CD、雷射光碟音源為類比錄音,音質高。
通信卡拉OK的音源為MIDI數位資料,卡拉OK裝置為MIDI播放設備,類似音樂合成器,與錄音音源再生完全不同,質量遠不及專業演奏。音質差來自MIDI播放設備音色資料和技術水平不足,加上影像單調,最初的音聲和影像品質均不高。然而,通信卡拉OK提供的樂曲多樣性和新曲快速配送遠超單機音源卡拉OK,通信卡拉OK成為主流。
隨著電腦普及,數位取樣技術普及,取樣的PCM音源變得便宜可用,MIDI播放設備內建取樣的PCM音源,專業音樂製作也大量使用電腦進行數位製作,卡拉OK再生也受益於數位技術,達到專業水平。卡拉OK再生技術進步,主要原因是數位音樂製作環境的進步,數位化後專業製作環境和卡拉OK再生水平一致,卡拉OK再生音質達到專業演奏水平。此外,MIDI在數位音樂製作中仍扮演基本且重要角色。
卡拉OK的畫面
初期無電視畫面,靠紙張唱歌。之後字幕出現在電視畫面,最初背景固定。後來根據歌曲標題和歌詞含義增加一種情景短劇式的影像,如狩人的《あずさ2号》會顯示特快列車あずさ的行駛畫面。
2000年代起,隨通信卡拉OK進步,出現「本人影像」「動畫影像」,播放歌手演唱的當時影像、現場影像、音樂錄影帶、動畫或劇集、電影片段(重複播放的OP影像或剪輯的PV風影像)。
家庭卡拉OK
雖然可在家中安裝業務用卡拉OK設備,但本節介紹針對家庭用的商品。有些公司提供利用業務用卡拉OK網路的家庭卡拉OK,但多禁止業務使用。
1970年代,家庭用錄音機(卡式錄音帶)音質提升,尤其是收錄音機(ラジカセ)的普及,使其成為卡拉OK裝置。高級ラジカセ配有麥克風接入口和擴音功能。
1980年代後期,雷射光碟卡拉OK系統普及,顯示影像和歌詞,卡拉OK專用播放機具備麥克風輸入和特效機能,選曲按鈕多。
家用遊戲機如PC Engine支持CD-G,Dreamcast和Wii支持通信卡拉OK系統。
音源媒體方面,1970年代初,電台節目中有播放卡拉OK(伴奏)的企劃,聽眾會錄音。市售唱片少有卡拉OK,但音樂磁帶(音樂卡帶)多為卡拉OK,CD也有收錄無人聲專輯。電視歌唱節目開始顯示歌詞字幕後,CD中開始收錄卡拉OK音源,家中也可唱卡拉OK。
個人用卡拉OK設備曾以卡式錄音機為主,後來出現「麥克風一體型卡拉OK」,即麥克風內建曲目,附加ROM補充曲目,成為卡拉OK包廂以外的熱門選擇。收錄曲目以懷舊歌曲、歌謠曲、演歌等為主,少有J-POP,但逐漸增加。
1995年,家庭通信卡拉OK出現,但普及度不高。還有許多卡拉OK功能的電腦遊戲(如任天堂的「大合奏!バンドブラザーズDX」「カラオケJOYSOUND Wii」)。也有下載卡拉OK軟體或曲目到手機和電腦的服務。隨著智能手機普及,專用應用程式也提供卡拉OK服務。
另外,雷射光碟普及時VHD卡拉OK幾近消失,但Victor公司的藝人曲目可使用所謂的原版卡拉OK。
Oricon卡拉OK排行榜
Oricon自1990年代中期起,根據全國卡拉OK點播數據發表卡拉OK排行榜。但因數據收集時間,較卡拉OK廠商發布的數據晚約兩週。卡拉OK排行榜特點是,長期占據前十名的歌曲多,顯示卡拉OK愛好者對特定歌曲的偏好。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