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放手與轉身:走出舒適圈,找回熱情、使命與長遠的影響力。
Share
我們常試圖避免轉變,但有充分理由不該如此。
重點
-
當日常感到空洞時,中年會引發對意義的探索。
-
中年的改變渴望,是驅動我們確保生活與工作真正有意義的力量。
-
舒適圈可能讓我們停滯,延宕成長與轉變。
-
將改變重新詮釋為傳承,能賦能我們擁抱新的目的、熱情與影響力。
你是否曾渴望改變,但你的生活還不錯,所以你不去搖晃那艘船?如果是這樣,你並不孤單。許多處於中年的人因為在自己所做的事上已成為專家,而日常工作生活不再像從前那樣充滿熱情,於是感到想做些新的、獨特的事。也許並沒有任何錯誤,甚至沒有任何問題。只是事情有些平淡無奇。
然而會有一種癢癢的感覺,一種對職涯刺激、關係轉變或身份進化的渴望——對更多的渴望,但對於那是什麼或如何做到並沒有清晰畫面。你可能在想,等孩子離家之後、等房貸付清之後,或等我更接近退休時,我再來處理這股揮之不去的感覺。
你所感受到的這種癢並不罕見。它出現在我們進入中年並想知道外面還有什麼在等著我們時。它甚至有個名字:那是被稱為生成性的情緒發展階段。我們往往在剛變得舒適時到達這個里程碑,而它把我們從舒適圈中搖醒,讓我們再次行動。這是一種新的驅力,要確保我們的生命有其意義,並探索如何做到。有些人開始做 podcast。有些人換工作。有些人開始寫部落格。還有一些人投入志工服務、導師陪伴與慈善。
我們可以順從這股癢,或者停留在轉換的迴圈中而保持停滯。如果你卡在轉換迴圈裡,你可能會告訴自己:我還在摸索,或是我現在已經夠舒服了。但是當我們這麼做時,我們其實是在延後我們所需要的改變,通常是因為太害怕走出舒適圈去迎向新的事物。
停留太久的不適
但是在舒適圈待太久也會帶來它自己的一種不舒服。最近,我與 Kiki L’Italien 對談,她是一位強而有力的社群建立者,也是把她的心力投入到一個她已不再擁有的品牌的人。Kiki 是 Association Chat 的創辦人與推動力量,這是一個她經營並呵護了超過 16 年的社群與內容平台。她告訴我:「我把我的寶貝賣了」。雖然她熱愛自己打造的公司,她仍然想要更多,而那意味著要繼續前進,去創造與擁有她的下一個篇章,其動機來自於對所有權、傳承與新機會的渴望。她的動機與目的已經改變,但要改變生活去反映這點並不容易。她的故事提供了一個在舒適與前進之間如何抉擇的教訓。
她的「寶貝」是 Association Chat,一個為協會專業人士而設的社群,她讓它誕生、培育它,並把它建立為一個充滿活力的線上平台。L’Italien 仍然對某個有意義的事物保持依戀,即使它已不再屬於她。她賣掉了她的公司,但無法立刻從中抽離自己,並仍持續參與其中。
最終,她徹底離開了它。然而向前走意味著把她在情感上沉重的行動,從「失去」重新框架為「傳承」。
重新框架的呼喚
當我們踏入人生新的篇章時,我們所做的就是為自己創造一個新的舒適圈。Kiki 透過從不再服務於她的事物中抽身做到了這點,不是因為那不夠好,而是因為時候到了。她現在擁有一份傳承,以及一個可供探索的新舒適圈,能持續在情感上滋養她。Kiki 現在專注於「信任」,並以此主題進行演講,同時把她的工作與個人生活轉向一個新的、有意義的目的。



![燙金小囍字貼紙 [24枚]](http://wish.with.tw/cdn/shop/products/hqdefault_2cb3b4c8-ec0a-453e-a8be-1b14dad58faf.jpg?v=1619698098&width=5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