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為何成全球手機竊盜樞紐?警方直搗黑市供應鏈內幕大公開

倫敦為何成全球手機竊盜樞紐?警方直搗黑市供應鏈內幕大公開

英國首都去年約有80,000支手機遭竊。警方終於發現其中許多下落。

當警報器尖鳴、警用廂型車駛入北倫敦的一條街道時,受到驚嚇的路人停下腳步,注視著員警衝進三家二手手機店。

「店內是否有保險箱,先生?」一名員警問坐在電腦旁、半杯茶尚未喝完的店家。

這名男子看著他們從兩個保險箱中翻找手機、現金與文件。這場突襲行動(《The New York Times》受邀到場觀察)是上個月於全倫敦展開的數十起行動之一,屬於倫敦都會警察為了處理近年困擾這座城市的手機竊盜問題而進行的、雖然遲來但高度可見的努力。

犯罪規模已超越了倫敦自 Charles Dickens 的 Oliver Twist 使扒竊聲名大噪之前就已熟悉的扒手行徑。竊賊愈發大膽,常戴著面罩、騎乘電動腳踏車,擅長從居民與遊客手中搶走手機。據警方指出,去年全市有創紀錄的80,000支手機遭竊,使倫敦背上了歐洲此類犯罪首都的不光彩名聲。

上個月的突襲行動旨在鎖定一批中盤販子。警方表示,這些人利用二手手機店作為多層全球犯罪網絡的一環。兩週行動結束時,偵查員已找到約2,000支失竊手機與200,000英鎊(約266,000美元)現金。

在多年警力吃緊、手機竊案對負荷過重的警隊而言僅屬低優先之際,這波新行動揭示了這場疫情背後耐人尋味的多重因素,包括2010年代英國警方預算遭大幅削減,以及中國對歐洲手機的獲利豐厚黑市。

一英里長的鋁箔

多年來,倫敦警方原以為大多數手機竊案只是想賺快錢的小竊所為。但去年12月,他們得到一條耐人尋味的線索:一名女子使用「Find My iPhone」追蹤裝置,將手機定位到希斯羅機場附近的一處倉庫。員警於平安夜抵達現場,發現多箱準備運往香港的貨品。外箱標示為電池,箱內卻裝著近1,000支失竊的 iPhone。

「很快就顯而易見,這不只是一般的低階街頭犯罪,」負責該案的倫敦都會警察高階偵查員 Mark Gavin 說。「這是工業等級的。」

這次突破恰逢警方為提升公眾信心、打擊城市中最常見犯罪而展開更廣泛行動。多年來,受害者對手機竊案尤為憤怒:他們報案並提供裝置回傳的位置,卻只拿到一組報案編號,之後便石沉大海。

如今警方將這些資訊用來繪製街頭竊賊運送失竊手機的路徑。希斯羅起獲後,一支平時專辦軍火與毒品走私的特別調查組介入此案。他們又查出更多貨運,並透過鑑識鎖定兩名30多歲男子,懷疑是將多達40,000支失竊手機運往中國的集團主謀。

9月23日逮補兩人時,警方在其車上發現數支手機,其中一些以鋁箔包裹,企圖阻斷追蹤訊號。警方在記者會上表示,他們曾目擊兩人於 Costco 一次購買將近1.5英里的鋁箔。

部分手機會被重置後在英國賣給新用戶,但許多則被運往中國與阿爾及利亞,形成「在地到全球」的犯罪商業模式。警方補充,在中國,最新款手機可賣到5,000美元,為涉案者帶來巨大利潤。

牛津大學(University of Oxford)資安副教授 Joss Wright 表示,失竊的英國手機在中國比在其他地方更容易使用,因為中國許多電信業者未採用國際黑名單系統,該系統會封鎖被通報失竊的裝置。

「這代表在英國被鎖定的 iPhone 到了中國仍能毫無問題地使用,」Wright 說。

電動腳踏車與巴拉克拉瓦頭套

警方表示,出口商位居三層犯罪網絡之頂端。中間層是店主與掮客,他們向竊賊收購失竊手機,賣給不知情的大眾,或再轉手出口海外。最下層則是竊賊。隨著高利可圖與日益低風險的印象,這一層的人數持續上升。

整體而言,倫敦犯罪近年有所下降,但手機竊案卻不成比例地偏高,去年約占所有竊盜的70%。且此類犯罪急遽上升:警方在6月向國會委員會表示,去年80,000起手機竊案,較2023年的64,000起大幅增加。

指揮官 Andrew Featherstone 在記者會上說,部分原因是此類犯罪「非常有利可圖」且相較偷車或販毒「風險更低」。竊賊每支手機可賺到最多300英鎊(約400美元)——遠高於英國一日最低工資的三倍。

而且他們知道自己不太可能被抓。警方資料顯示,從2024年3月至2025年2月,倫敦約有106,000支手機通報遭竊,但只有495人被起訴或接受警方警告(即承認犯行)。

當然,其他大城市(包括紐約)也面臨手機竊案。倫敦警方認為,由於各地犯罪記錄方式不同,難以判定全球何處的問題最嚴重。

但許多專家將矛頭指向英國特有的問題:2010年代由保守黨主導的政府多年緊縮,導致警力與預算縮減。2017年,倫敦都會警察宣布,若判斷抓到犯人的機會渺茫,將不再調查低階犯罪,以便優先處理嚴重暴力與性犯罪。

倫敦城市聖喬治大學(City St. George’s, University of London)犯罪學教授 Emmeline Taylor 在訪談中表示,警方「變得更像是被動反應的部隊」,並補充說:「低階的慣竊發現他們犯案後仍能逍遙法外。」

接著,讓竊賊如虎添翼的技術進展出現了:電動腳踏車。可隨租隨還的 Lime 自行車於2018年在倫敦上路,迅速爆紅。不久後,電動腳踏車成了手機竊賊的首選脫逃工具。

上月突襲行動的領隊之一、警佐 Matt Chantry 受訪時說,騎電動腳踏車的竊賊是個「真正的難題」。他們會騎上人行道、快速從人手中奪走手機,同時以巴拉克拉瓦頭套與連帽外套讓自己「無法辨識」。他問道:「這要怎麼取締?」

在倫敦時常壅塞的街道上試圖追逐他們「風險很高」,他說,這會危及行人、其他駕駛與嫌犯本身。最終,他表示,警方不得不自問:為了一支手機,是否值得承擔致命事故的風險?

失物招領:4,000支 iPhone

上個月對北倫敦三家二手店的突襲行動有所斬獲,警方起出40,000英鎊與五支失竊手機。這些手機將與警方自去年12月以來找回、目前存放在倫敦西南區 Putney 一處庫房、約4,000支失竊 iPhone 會合;員警正嘗試聯絡其失主。

就長期而言,指揮官 Featherstone 表示,警方希望瓦解推動這條非法貿易的犯罪網絡,並透過讓竊賊明白他們可能被捕,來「降低他們偷手機的誘因」。

但警方也希望用戶能在個人安全上更精明。即便智慧型手機愈來愈先進且昂貴,許多人對它們的使用卻愈來愈鬆散。對現代手機竊賊而言,典型目標是走在人行道外緣、沉浸在手機螢幕上的行人——不論是在看地圖、簡訊或影片。

「你不會在街上清點你的鈔票,」劍橋大學(University of Cambridge)犯罪學榮譽教授 Lawrence Sherman 說。「但當一支手機價值1,000英鎊時,這就像你從錢包掏出1,000英鎊邊走邊看一樣。」

資料來源

返回網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