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性與愛情:為何社會對一夫一妻制的信仰減弱?

解析性與愛情:為何社會對一夫一妻制的信仰減弱?

多元伴侶制的歷史背景及其當代意義

  • 多元伴侶制承認愛上不止一個人是可能的。

  • 從歷史上看,一夫一妻制從未像我們想像的那麼嚴格。

  • 人類本質上是形態多變的;我們的偏好遠比我們承認的更具流動性。

Magdalena Fosse 是一位心理學家、認證性治療師、伴侶諮詢師、顧問及使用迷幻藥輔助心理治療的提供者。她現任新英格蘭心理動力伴侶與家庭研究所 (PCFINE) 的主席,也是《多元伴侶的多重面貌》及其他多元伴侶制相關出版物的作者。

一夫一妻制與替代生活方式的對立

Mark Matousek:您說我們生活的社會正在逐漸失去對一夫一妻制的信任,並且一夫一妻制與替代生活方式之間存在對立。您認為這種對立為什麼會存在?為什麼我們對一夫一妻制的信任正在減弱?

Magdalena Fosse:這些是非常深刻的問題。當我們面對一些新鮮、具有爭議性或非主流的事物時,這種對立經常會出現。人類面對新興的關係觀點時,往往以懷疑、否定和排斥的態度來回應。

人類傾向於二元思維。然而,從強調萬物互聯的非二元觀點來看,非一夫一妻制未必與一夫一妻制截然對立。這些關係模式存在於一個連續體上。對一夫一妻制的不滿與我們對理想化的一夫一妻制有關。在理想化的一夫一妻制中,伴侶被期望成為對方的一切,這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

雖然我們的性取向根植於生物學,但其表現既非固定,也非僵化,而是取決於我們所處的時代、時期和地點。在當代文化中,性幾乎無處不在,幾乎無法避免。色情內容全天候可得。隨著各種強調性滿足的重要性的訊息充斥社會,許多人開始質疑一夫一妻制,認為它限制了自由的性表達。

非一夫一妻制為與多位伴侶的性滿足提供了可能性,而多元伴侶制則更進一步:它打開了同時擁有多段浪漫關係的大門。在多元伴侶制中,人們承認愛上不止一個人是可能的。

關於出軌與非一夫一妻制的討論

MM:您認為出軌是否屬於非一夫一妻制的一部分,還是完全獨立的現象?

MF:哦,這又是一個很棒的問題。我們先來考慮我們顯著延長的壽命。一個世紀前,人們的壽命比現在少 30 到 50 年。面對活到 80 或 90 歲的可能性,傳統的一夫一妻制模式變得越來越具有挑戰性。

隨著人們年齡的增長或在一段性一夫一妻關係中度過多年,即使這段關係基本上令人滿意,他們常常會想:「這會是我唯一的性經歷嗎?」這反映了一種更深層的焦慮:對死亡的恐懼以及對錯失生命可能性的恐懼。當人們踏入性越軌時,是因為他們對非一夫一妻制的渴望,還是因為更為存在性的原因?

這與出軌的討論直接相關。從歷史上看,一夫一妻制從未像我們想像的那樣嚴格。為了理解我的意思,有必要區分性一夫一妻制與社會一夫一妻制。即使在動物界,看似一夫一妻的情況往往也並非如此簡單。生物學家和動物學家發現,許多曾被視為忠誠典範的物種,例如天鵝,實際上形成的是社會一夫一妻關係,而非嚴格的性一夫一妻關係。

實際上,這意味著天鵝在有機會時會偶爾越軌,但會竭盡所能保持秘密。

MM:連天鵝也會亂來?

MF:(笑)是的。

MM:這與心理陰影有什麼關係?性是否是一個讓我們隱藏的部分——羞恥、罪惡感或恐懼——得以放縱和表達的遊樂場?

MF:完全是這樣的。我們以異裝為例。當一個男性異裝時,通常會引發更深層次的關於性別、性身份和性取向的問題。與女性不同,女性穿著傳統男性服裝不會引起社會的過多關注,而男性穿著女性服裝則往往會引起人們對其內心動機和未整合自我方面的質疑。

發現異裝或渴望異裝,可能引發深刻的個人和關係上的反思:「我是誰?我的伴侶是誰?這對我和我們意味著什麼?」在這種情境下,陰影不僅僅是服裝,而是隱藏於無意識中、尚未探索的易受傷害的人類經驗層面。

MM:我最近接觸到一位喜歡異裝的男性。他向妻子坦白後,妻子雖然表示接受,但也說他必須自己處理,因為她對女性沒有興趣。最終,他們分開了,而他現在找到了一位對此更加自在的伴侶。

MF:這正是一個陰影整合以不同方向進行的完美例子。當陰影被帶入光明中時,它可能治癒個人但破壞關係,或者當陰影被接受和包容時,它也可能強化關係。在後者的情況下,陰影在心理和關係上實現了整合。

高潮與心理陰影的多重意義

MM:您曾撰寫過關於高潮不同面向和意義的文章。當然,法語將其稱為 le petit mort(小死亡)。您能進一步談談這個概念嗎?

MF:我們可以從表面上接受這個概念或經驗,但當我們真正深入探討時,我們會開始思考高潮對我們的意義。當我們完全投入身心去體驗時,它感覺如何?當我們參與性行為並達到高潮但沒有完全投入時,它又感覺如何?高潮代表許多不同的意涵:它可能關於掌控,也可能關於失控。在不受歡迎的性情境中,人們可能感到身體背叛了自己,因為出現了性興奮和高潮,而這些例子往往與性創傷經驗有關。

高潮可以被用來作為助眠或減壓的手段,也可以是與伴侶的最深愛情融合的體驗,或是極致愉悅的來源,亦或是對內外壓力的屈服。例如內在壓力是指個人感到必須達到高潮,因為這是他們向伴侶傳達興趣或滿意度的唯一方式。

在這些情況下,人們通常更難達到高潮,這就是為什麼有些人會選擇假裝高潮。或者,在伴侶間的性行為中,存在同時達到高潮的期望。此外,女性或認同女性的人可能會感受到經歷多重高潮的壓力。相比之下,男性或認同男性的人較少面臨這種壓力,因為高潮後會有一段不應期。

MM:有些人會將高潮視為生命能量或甚至自主性的流失,是這樣嗎?

MF:是的。我之前提到高潮與創傷的關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法語表達「小死亡」意味著高潮可以是一種超越的瞬間,但也可以象徵自我的短暫消失,這種所謂的小死亡。在深入醫學領域時,我們可以看到一些人確實因高潮而失去身體的活力。例如,某些人在高潮後會出現偏頭痛發作。幸運的是,這些案例很少見,但確實存在。在某些坦陀羅(Tantra)修行中,人們會刻意避免達到高潮,以保持生命能量的高昂。

MM:並非所有高潮都是平等的?

MF:完全正確。高潮很少有相同的意義。它的意義與主觀體驗真正取決於具體情境。

多元伴侶制揭示的人性面貌

MM:專注於多元伴侶制與非一夫一妻制的工作,對於您了解人性有何啟發?這如何開啟您對人性多樣性、特異性與渴望的認識?

MF:我很喜歡這個問題。我學到的是,人類本質上是形態多變的。變化是我們的天性。我們喜歡相信自己是一致的,但我們的關係取向和偏好遠比我們承認的更具流動性。同一個人在人生某個階段可能對一夫一妻制感到滿意,但隨著情境的變化,卻可能被非一夫一妻制所吸引。

當人們宣稱「這是我的身份」時——無論是一夫一妻制還是多元伴侶制——我都會傾聽,並知道保持開放態度的重要性,因為觀點的轉變是可能的。我們的道路可能不像我們希望的那樣固定。一個認同一夫一妻制的人可能會發現自己被多元伴侶制吸引,反之亦然。這種轉變沒有什麼錯誤;它反映了一種隨情境變化而影響個人關係選擇的動態過程。關係是活生生的、有呼吸的存在,就像個人會變化一樣。僵化無益,靈活與自我同理心才是理解人類關係複雜性的重要關鍵。

資料來源
返回網誌

客製禮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