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要求你為他們做他們自己能做的事時該怎麼辦
關鍵要點
孩子們在與不同照顧者的互動中會以不同的方式內化他們的自我認知。
孩子有時會在父母面前表現出無助,因為他們將依賴與愛聯繫在一起。
孩子在那些期望他們能獨立行事的照顧者或老師面前,通常能表現得更好。
四歲的艾文(Evan)在學校裡已經完全可以獨立如廁,但在家裡,他卻堅持要他的兩位爸爸——格倫(Glen)和雷(Ray)全程陪伴,並且幫他拉上拉下褲子,儘管他明顯可以自己完成這項任務。
這是我在診所中經常遇到的家庭困境:孩子其實有能力更獨立和自信地行動,但他們沒有,因為父母替他們做了他們自己可以完成的事情,這種模式因此得以延續。
為什麼孩子在不同場景中的行為會有這麼大的差異呢?
孩子根據他們與人的關係以及這些關係中的期望來對自己和自己的能力做出判斷。在學校裡,老師有明確的、適齡的期望,孩子會依此提升自己。他們的使命是幫助孩子發展技能和自信心,讓他們在進入幼兒園後能夠獨立運作,並取得成功。老師們為孩子的成功奠定基礎,並且不會為他們做那些孩子自己能做到的事情。他們會設置界限,創造機會讓孩子發展這些技能。因此,孩子在老師(或其他同樣設置明確期望的照顧者)面前會認為自己更獨立和有能力,而在那些為他們做他們自己能做事情的成人面前,則不會有這樣的感覺。
格倫和雷本能地知道這種與艾文的互動對他來說並不是最好的。雖然這是艾文想要的,但他真正需要的是有信心能夠獨立完成這些自我照料的任務。然而,他們不知道該如何幫助艾文達到這一點。他們嘗試過勸說、鼓勵、獎勵和遊戲化的方法,但都沒有效果。此外,拒絕幫助艾文讓他們感到很殘忍。他們感到陷入了困境。
尋找根本原因,制訂計劃
為了幫助格倫和雷決定如何繼續,我們一起探討了行為的根本原因以及什麼對艾文的發展最有利。我們得出了以下結論:
-
艾文完全有能力自己完成這項任務。
-
獨立如廁對他的自信心和自我照料能力至關重要。
-
艾文可能將表現得不那麼有能力與獲得更多關注聯繫起來(這是一種我經常在診所中看到的現象:孩子們認為/擔心如果他們表現得更有能力和更獨立,可能意味著他們會與父母的聯繫變少;他們擔心如果不再需要父母,那麼就不會得到所需的關注)。
弄清這些後,格倫和雷制訂了一個計劃,目的是重新調整他們的關係,讓艾文明白他可以成為一個有能力、獨立的人,同時依然能與他們保持一個充滿愛的聯繫;他不需要表現得不成熟才能確保得到他們的關愛和關注。這個計劃會向艾文展示,當他完成自己的工作時(如獨立如廁、自己穿衣),父母就不需要替他做這些事情,這將節省時間,讓他們能一起進行更多有趣的家庭活動。從本質上來說,他們會以更健康、對發展更有益的方式給予艾文關注。
實施計劃
因此,格倫和雷告訴艾文,他們不再會進入浴室陪他了;如廁是他的工作。他們解釋說,因為這個新計劃會節省很多時間,所以他們可以在晚間睡前多加15分鐘,艾文可以選擇更多的讀書時間或者更多的擁抱時間。
艾文威脅說他將再也不去上廁所了。兩位爸爸沒有作出反應。他們冷靜地回應,這取決於他自己——這是他的身體。他們沒有對艾文在廁所裡跳來跳去的行為作出評論,因為通常此時若建議他去上廁所,艾文會更加頑固地拒絕。他憋了很久,但當他看到爸爸們堅守界限而不作出過多反應時,最終他開始自己上廁所,儘管伴隨著大量的腳踏板和櫃門砰砰作響——以此表達他對這個新計劃的不滿。格倫和雷忍住了責備艾文的衝動。他們知道這種行為無害——艾文並沒有造成任何破壞。他只是想要得到反應,而他們若做出反應只會強化這種不必要的行為。
改變的成果
格倫和雷報告說,經過這次干預,艾文開始自己上廁所,不僅是白天,甚至在半夜也不再叫醒他們來幫忙。真正讓他們驚訝的是,艾文甚至開始自己洗手,不需要任何提醒或幫助!這是一個家長們經常反映的現象:經過幾周、幾個月,甚至幾年的猶豫,他們終於設立了一個他們知道對孩子有益的界限,結果卻改變了他們的生活。他們還報告說,孩子的獨立性和自信心得到了大幅提升,這不僅僅是因為完成了某個具體的任務,而是因為孩子遠比他們所想像的更加有能力和堅韌。
有了這個成功的經驗,格倫和雷決定將同樣的策略應用到穿衣上——艾文完全有能力自己穿衣。他有兩個很好的選擇:1) 自己穿上想要去學校的衣服,或者;2) 當離開時間到來時,穿著他當時的衣服去學校。他們會總是在他的書包裡放一套額外的衣服,讓他隨時可以更換(老師也同意了這個計劃,並同意讓艾文在學校的廁所裡換衣服)。這是一個許多家庭採用的策略,通常在一兩天內就會改變動態;一旦孩子意識到父母會堅持計劃而不再參與任何權力鬥爭,他們就會適應並達到更高的功能水平——對所有人都是一個雙贏。
結果是,這是我最喜歡的故事之一:定時器響了,這意味著該離開了(他們使用的是一個視覺定時器,艾文可以在整個早上查看時間)。艾文還穿著睡衣。當格倫準備帶他出門上車時,艾文問:「今天是睡衣日嗎?」格倫說:「不,寶貝,今天不是睡衣日,只是該走了。」艾文說他不想穿睡衣去學校 ,並問能不能換衣服。格倫說他可以有五分鐘時間,艾文馬上就換好了衣服。從那以後,他們再也沒有為穿衣問題發生過爭執。
在設定界限時的考慮
你可能會對他們允許艾文在定時器響後換衣服的決定感到好奇。
這是個重要的問題。如果你開始這樣放寬界限,孩子們很快就會重新掌控局面,不再尊重邊界。同時,我們也希望給他們機會為自己做出更好的決定。經過與許多家庭一起討論這種干預措施後,我得出的結論如下。為了保持父母的主導權,我建議他們設置一個視覺定時器,提供五分鐘的提前警告,比如如果必須在8:30離開,那麼8:25的第一次警告響起,表示「最後機會」來完成他們需要在離開前做的事情。然後,當最終定時器在8:30響起時,你們就直接出門。否則,你會陷入「再一分鐘」的無限循環中,因為孩子會利用任何可能的藉口來控制局面。
溫柔的堅持是關鍵
我並不是說這很容易。當你的孩子在最後一刻還沒有穿好衣服時,帶著抗議的孩子上車並幫他們扣好安全帶,可能會讓人感到很不自在。但許多家庭分享的經驗是,當他們冷靜而有愛心地貫徹執行時,孩子們要麼會在到達學校後要求在車裡換衣服——這樣他們可以穿著校服進入學校——要麼go會在學校換衣服。遊戲結束。再也沒有爭吵。關鍵是用平靜的態度來處理,沒有任何羞辱、煩惱或憤怒。你只是以充滿愛心的方式教他們這個世界的運作方式。
為孩子設立這樣的界限對父母來說可能非常困難,因為他們覺得不為孩子做這些看似簡單的事情很冷漠和拒絕——這有什麼大不了的呢?但當這些邊界以如此平靜和支持的方式設立時,實際上是對孩子極大的支持和愛。這讓孩子能夠建立對自己照顧自己的信心,成為他們想要成為的「大孩子」。替孩子做這些阻礙他們成長的事情,既不有益,也不充滿愛。
其他家庭的經驗
其他最近設立了新界限以促進孩子成長的家庭分享了他們的故事:
-
「在設定了明確的就寢規定並解決了夜晚的問題後,五歲的萊妮(Laney)突然變得更加獨立。她現在想自己準備早餐,並且在早晨的例行活動中更加合作。」
-
「我們曾擔心拿走我們四歲兒子最愛的拉拉褲會對他造成傷害。他對拉拉褲依戀不捨。但實際上,繼續在學校使用它們讓他感到非常羞愧。他告訴我們他整天憋著尿,因為他不想讓其他孩子看到他還在穿拉拉褲。我們按照與你們一起制定的計劃進行,只是很平靜地告訴他,四歲的孩子都穿內褲,我們對他有完全的信心,他會找到如何處理尿便的方法,結果他真的做到了。他對自己感到無比自豪,感覺到了釋放。他像變了一個人——變得更加冷靜和快樂,且再也不抱怨上學了。」
這些故事再次提醒我們,設立界限是充滿愛心的,而孩子想要的並不一定是他們真正需要的。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