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傷中的陪伴:用心安慰,而非避免陳腔濫調的話語。

悲傷中的陪伴:用心安慰,而非避免陳腔濫調的話語。

有些話語比安慰更讓人受傷。

我有兩位朋友最近失去了非常親近的人。當人們試圖安慰他們時,他們反覆聽到一句話:「萬事皆有定數。」( “Everything happens for a reason.”)

這句話只讓他們感覺更糟。

David Kessler 是幾本關於悲傷的書的作者,八年前他失去了兒子,當時他也經常聽到這句話。這讓他感到孤立、沮喪和憤怒。他告訴我,他曾經向某人詢問這句話的理由。他回憶說:「我可以聽一個好的理由。」

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社會工作教授、《Bearing the Unbearable》一書的作者 Joanne Cacciatore 說,我們很容易理解為什麼我們會使用這類話語。因為我們感到不自在。「我們不想看到別人處於崩潰的狀態,」她說。

西北大學心理學家 Alexandra Solomon 補充說,我們大多數人都沒有學過如何應對他人的悲痛。「因此我們會抓住諺語和陳腔濫調來填補那個空白,」她說。

但悲傷需要被見證,而不是被迴避,Kessler 說。「如果我對你說,『萬事皆有定數,』我就錯過了你的痛苦。」

如果你正在悲傷中……

當有人試圖安慰你卻意外讓情況變得更糟時,你的最佳回應方式取決於你與那個人的關係以及你當時的感受,Solomon 博士說。她建議說:「我還沒有準備好接受這些。我不確定自己是否會準備好。我只是每天盡力而為。」

30 年前失去女兒的 Cacciatore 博士已經磨練出自己的回應方式:「謝謝你的分享,但那不是我的真實感受。」

如果你在試圖幫助……

當你想要表達安慰時,Kessler 建議只需提供你的支持。你可以說:「我對你的失去感到非常抱歉。我不知道你的感受,但我會盡我所能幫助你。」或說:「隨時打電話給我,我會在這裡陪著你。」

Kessler 說,你也可以分享一個你喜愛的關於逝者的回憶。「我告訴人們,『說出他們的名字,講一個故事,』」他說。

由於悲傷有時會在清晨或深夜襲來,Kessler 補充說,你可以告訴他們,如果在那些時刻需要任何幫助或想談話,你隨時都在。

如果你找不到合適的話語……

Cacciatore 博士說,我們其實可以從動物身上學到很多。

在她領導的一項研究中,她檢視了喪親者對其社會支持的滿意度,結果發現,最能安慰他們的並不是治療師、社工、家人、朋友或精神領袖,而是他們的寵物。

「動物沒有說一句話,卻全心全意地出現,並轉向悲痛的人和他們的悲痛,」Cacciatore 博士說。

她告訴我,找到合適的話語並不如陪伴和守在身邊那麼重要。然後 Cacciatore 博士停頓了一下:「我們真的不必被言語所困擾,」她說。

資料來源
返回網誌

客製禮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