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陰毛修剪風潮崛起:現代私密處除毛真相與迷思全解指南詳盡版
Share
不到一代人,修剪已成常態。
十年前(2015年),我曾在部落格撰文介紹關於陰毛去除——亦稱修剪——的首批研究。自那之後,又出現了數篇報告。這些研究為這項鮮少被公開討論、卻悄悄成為多數年輕人呈現私密部位方式的行為,提供了新的觀察。
針對女性的第一項修剪研究(2010年)顯示,約有四分之一的成年人完全不去除陰毛(「full bush」),其中以年長女性最常保持此狀態。在實施修剪的七成五受訪者中,41% 以剪刀修整陰毛;24% 會剃除或熱蠟去除部分陰毛,或進行電解除毛;10% 則全部去除(「bald」)——以年輕女性居多。
時光快轉十五年,修剪比例已上升,尤其是去除大部分或全部陰毛的作法。最近的一項研究(2023年)中,澳洲研究者透過線上問卷調查了 1,560 名 18 至 25 歲的年輕男女是否修剪。回答「是」的比例為女性近四分之三(72%),男性則為三分之二(65%)。
最新的美國報告也得到相同結論。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UCSF)的研究者調查了具全國代表性的 7,580 名成年男女(3,316 名女性、4,198 名男性),年齡介於 18 至 65 歲。幾乎四分之三的人(74%)表示自己會修剪——其中女性占 84%,男性占 65%。
修剪的族群分布
修剪與年齡高度相關,最常見於年輕成年人;隨著年齡增長,比例逐漸下降。在 50 歲以上族群中,修剪仍屬少數。不過,年輕時就修剪的人似乎會持續此習慣,意味著在一個世代內,修剪可望成為各年齡層的常態。
修剪機率隨教育程度提高而增加;大學學歷者的修剪率高於教育程度較低者。
白人修剪的比例高於非裔美國人、亞裔與西語裔。
收入與地理位置對陰毛修剪並無影響。
最受歡迎的去除方式是使用刮鬍刀——只有在部分歐洲地區,熱蠟除毛與刮鬍刀同樣普及。
為何要修剪?
修剪者提出多項原因:
-
清潔/衛生。
-
自尊。
-
個人吸引力,尤其是剃除泳裝外露部位的體毛。
-
性感。
-
伴侶希望修剪。
-
在脫衣時增加魅力。
-
提高接受口交的機會。
許多人為了清潔/衛生而修剪。這是誤解。無論保留完整陰毛或剃光,只要定期使用肥皂與清水清洗,陰毛與外生殖器都同樣乾淨。修剪並不會提升清潔度。
當伴侶對修剪有共識時,雙方的性愛與關係滿意度都會提高。男性在伴侶的修剪方式符合自己的喜好時,滿意度會增加;女性在自己的修剪方式符合伴侶的期待時,滿意度亦會提升。
早期研究指出,修剪與性生活頻率相關——越常發生性行為,越可能修剪。但隨著大多數年輕人都已修剪,這種相關性正在消退。
另一組澳洲研究者發現,新冠疫情期間修剪比例略為下降。原因是人們社交減少、性伴機會減少,因此較少為了性吸引力而修剪。雖然尚無疫情後追蹤研究,但考量修剪持續流行,可推測這段下滑已經結束。
任何負面影響?
修剪的兩大問題為剃除部位搔癢及刮傷風險。修剪頻率與去除範圍越大,風險越高。
十年前,研究者曾懷疑修剪可能增加性傳染病(STIs)風險。初步研究的確顯示修剪者風險較高。批評者則指出這是人口學假象:最常修剪的年輕族群,本就屬於 STIs 風險最高的年齡層。最新研究顯示兩者無關聯:
-
俄亥俄州立大學學者在校園醫療中心調查了 214 名接受淋病或披衣菌檢測的女學生。幾乎全部(98%)曾修剪,54% 在過去一年內剃光。研究結論:「我們的發現不支持陰毛修剪是 STIs 風險因子。」
-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研究者調查了 314 名在舊金山診所接受 STIs 篩檢的受訪者,年齡中位數 31 歲。「我們未發現近期修剪與生殖器 STIs 之間有關聯。」
出乎意料的迅速變化
多數性行為元素變化緩慢,但修剪是例外。不到一代人,修剪從少見變為普遍。今日,修剪已是年輕成年人的常態,並正逐步成為所有年齡層的新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