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街頭攤販到米其林一星:日本拉麵的成功故事

從街頭攤販到米其林一星:日本拉麵的成功故事

拉麵夜明け前(拉麵曙光前)

  • 1488年:日本首度有了被稱為「經帯麵」的中華麵。這種麵中使用了鹼水,這個食譜與現代拉麵的麵條幾乎一模一樣。
  • 1697年:水戸光圓成為第一位品嚐中華麵的日本人。儒學者朱舜水為了款待光圓,端上了他自己國家的湯麵。然而,這種中華麵並未在一般民眾中普及。

拉麵黎明期

  • 1859年:由於港口開放,大量外國人遷居日本,海外的食文化也開始流入,包括源自中國的麵食,也就是拉麵的前身。
  • 1870年:日本首家中國料理店在橫濱的居留地開業。
  • 1884年:函館的「養和軒」有一道名為「南京麵」的菜單。函館新聞上有這道菜的廣告,這可能是日本首次正式宣傳中華麵。
  • 1899年:隨著居留地的廢除,中國料理,包括中國的麵食,開始在日本普及。
  • 1906年:由於中國留學生的增多,神田、牛込、本郷等地區的大眾中國料理店也開始增加。
  • 1910年:尾崎貫一先生開設了「淺草 來來軒」,其後引發了日本首度的拉麵熱潮。
  • 1912年:針對家庭的中國料理書成了暢銷書。
  • 1923年:札幌的「竹家食堂」開始營業。這家店是札幌拉麵的元祖,但提供的主要是比較清淡的醬油拉麵,而不是現在流行的濃郁味噌拉麵。
  • 1923年:第一家由日本人經營的鹼水業者在橫濱和東京·深川開業。
  • 1923年:因為關東大震災的影響,主要集中在東京和橫濱的拉麵店開始散布到全國各地。災害也導致屋台數量增多,拉麵專門店也隨之增加。
  • 1925年:在喜多方開業的第一家拉麵店「源來軒」開始營業。
  • 1928年:讀賣新聞以及「美味しく経済的な中國料理の拵え方」上都登載了中國麵的製作方法。
  • 1932年:大阪·梅田的阪急百貨公司內開設了中國食堂。
  • 1937年:九州的第一家拉麵店「南京千両」開始營業。從開業至今,一直是以屋台形式營業。
  •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許多拉麵店因此而關閉(但戰後有一些店重新開業)。

從這個時期到戰爭爆發之前,例如銀座的「萬福」、京都的「新福菜館」、飛騨高山的「まさご」等地的拉麵店也陸續開業。具有較古老歷史的地區特色拉麵店,大多數都是在昭和前半期開業。

拉麵定著期

戰後,由中國引渡來的人開始在全日本推廣拉麵的屋台。加上在中國有很多人學習了拉麵的製作方法,這種營養豐富、美味又用便宜食材製作的拉麵,成為戰後物資缺乏時代非常合適的食物。

  • 1945年:戰後各地出現了黑市,拉麵變得非常受歡迎。
  • 1947年:久留米的「三九」開始提供白濁的豬骨湯。這個湯與「南京千両」的清淡豬骨湯不同,成為現今九州拉麵的源頭,對博多、熊本等九州各地產生了重大影響。

拉麵發展期

  • 1951年:札幌出現了第一代拉麵橫丁。
  • 1954年:札幌的「味之三平」由大宮守人先生開發了味噌拉麵,不僅確立了札幌拉麵的方向,也引發了後來的札幌味噌拉麵熱潮。
  • 1955年:中野的「大勝軒」由山岸一雄先生開發了沾麵,後來在東池袋大勝軒以「もりそば」的名稱大受歡迎,數十年來都保持著長長的排隊。
  • 1958年:推出第一款即食拉麵「日清雞肉拉麵」。原本被稱為「中國麵」的拉麵,開始全國性地被稱為「拉麵」。
  • 1958年:東京·武藏境的「珍珍亭」開發了油麵。
  • 1959年:福岡的馬泰推出「雞味棒拉麵」。
  • 1960年:山形·赤湯的「龍上海」開發了「辣味噌拉麵」。
  • 1961年:東京·東池袋的山岸一雄先生開設「大勝軒」。
  • 1963年:Acecook推出了雲吞麵。
  • 1964年:札幌的「華平」的川西寛明先生首創在拉麵中加入奶油。
  • 1964年:札幌的拉麵店「熊先生」在東京和大阪的高島屋北海道物產展上進行味噌拉麵的實演銷售,獲得了好評。
  • 1966年:推出了Sapporo Ichiban(醬油和鹽味)。
  • 1966年:推出了明星牌的Charumera。
  • 1967年:開始全國拉麵店的連鎖展開,在短短三年內擴展到500家店,高峰時達到大約1,200家。
  • 1968年:日清推出「出前一丁」。
  • 1968年:三洋食品推出了Sapporo Ichiban的味噌味。
  • 1969年:即食拉麵中出現了非油炸麵。
  • 1971年:日清食品推出了杯麵。這個劃時代的發明由日清食品的會長安藤百福先生創造。
  • 1973年:被稱為「沾麵之王」的「沾麵大王」開業。
  • 1974年:橫濱·新杉田開設「吉村家」,作為家系拉麵的創始人,不僅在日本,甚至在全世界都有影響。
  • 1975年:以東京為中心,由Hope軒(千駄谷)為先祖,出現了背脂炒炒系拉麵的熱潮。
  • 1984年:作為日本第一個嘗試用拉麵來進行城市振興的地區,喜多方作為拉麵之鄉受到了關注。
  • 1985年:由於電視朝日「愛川欽也的探險餐廳」的企劃,荻窪拉麵在全國變得有名。
  • 1985年:由伊丹十三先生編劇和導演的以拉麵為主題的電影「丹波哥」上映。
  • 1985年:福岡·博多開設「一風堂」。一風堂於1994年在新橫濱拉麵博物館開店,之後不僅在日本,甚至在全世界都展開了業務。
  • 1986年:神奈川縣藤沢市開設由被稱為「食材之鬼」的佐野實先生經營的「中國麵屋」。
  • 1986年:出版了整理全國拉麵店的MOOK書「拉麵之最」。
  • 1989年:杯麵的生產量超過了袋麵。
  • 1989年:以首都圈為中心,出現了「豚骨拉麵熱潮」,如「なんでんかんでん」、「九州じゃんがら」、「ふくちゃん」等店鋪受到了關注。
  • 1992年:日清推出「拉王」。這是繼即食拉麵和杯麵之後的第三個劃時代的「生麵型」,從這裡開始受到了歡迎。
  • 1993年:出版了「全國拉麵食步記」,與「拉麵之最」並列,被稱為拉麵聖經。
  • 1994年:新橫濱拉麵博物館開館。

拉麵多樣化期

  • 1996年:如青山的「麵屋武藏」、中野的「香門」和「青葉」、橫濱的「鯨軒」等,具有個性並由個性豐富的老闆主導的店鋪在這一時期紛紛出現。
  • 1998年:旭川拉麵引起話題。隨後,包括和歌山、德島在內的各地的地方特色拉麵也開始受到關注。
  • 2000年:從注重「地區」的「地方拉麵」轉向對製作「人」的注重,出現了「個人特色拉麵熱潮」。
  • 2000年:開設了頑者(埼玉·川越),創造了新的沾麵風格,包括使用魚粉(節粉)、極粗麵和濃厚的魚介湯。
  • 2001年:開始陸續推出附有拉麵店名的杯麵產品。
  • 2001年:內裝精緻的拉麵店開始受到關注。
  • 2002年:以首都圈為中心,魚介W湯開始受到歡迎。
  • 2002年:「大勝軒」和「二郎」的分店紛紛開業。
  • 2002年:全國各地開始陸續出現以拉麵為主題的設施。
  • 2003年:出現了拉麵餐廳。
  • 2005年:雞白湯拉麵成為一種熱潮。
  • 2007年:無湯拉麵(和麵)成為熱潮。
  • 2007年:東池袋大勝軒閉店(2008年重新開業),成為全國認識沾麵的契機。
  • 2008年:濃厚魚介沾麵成為熱潮。
  • 2009年:濃稠系拉麵成為熱潮。
  • 2010年:淡麗系拉麵成為熱潮。
  • 2013年:新橫濱拉麵博物館開始「逆輸入拉麵」,即將原本在世界其他地方誕生但在日本尚未有的拉麵店引進日本。
  • 2013年:和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為無形文化遺產。
  • 2014年:由於訪日外國遊客的增加,提供蔬菜拉麵和穆斯林友善拉麵的店鋪逐漸增多。
  • 2015年:「Japanese Soba Noodles 蔦(巣鴨)」成為世界首家獲得米其林一星的拉麵店。

資料來源

返回網誌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