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價創高為何而來?AI牛市與避險買盤角力與央行囤金潮風起

金價創高為何而來?AI牛市與避險買盤角力與央行囤金潮風起

黃金價格常在經濟動盪時上升。這一回,債市穩、股市創高。那麼,究竟為什麼?

黃金價格的行為彷彿我們正處於金融危機的邊緣。

這項避險資產本週首度觸及每盎司4,000美元,寫下自1970年代末以來最大的漲勢。

根據 Morningstar Direct,從散戶到退休基金的投資人,上個月向與黃金連結的交易所交易基金投入了93億美元。但平常會在其他市場出現、推動黃金熱潮的投資人焦慮,似乎正缺席。

往往當黃金飆升時,股市會下跌。舉例來說,經通膨調整後,從1970年至1979年金價上漲逾600%,而S&P 500下跌11%。在大衰退期間也出現了類似的模式: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黃金上漲37%,而S&P 500暴跌23%。

相較之下,就在本週金價起飛之際,S&P 500於週三創下新高。債市與美元也不見危機跡象:美國長天期公債殖利率相對持平,且美元在4月 President Trump 宣布關稅後曾回落,過去幾個月則維持穩定。

Vanguard 的全球首席經濟學家 Joe Davis 告訴 DealBook,股市與金市之間的差異「幾乎前所未見」。

那麼,發生了什麼事?

Davis 表示,投資人似乎在以「截然不同」的方式解讀經濟。

悲觀者

Davis 說,要讓對黃金的大筆押注奏效,恐怕得有不只一件大事出錯:推升股市的 A.I. 被證明是雷;股市找不到其他成長來源來抵銷 A.I. 的降溫;資金自美國公債資產撤離,對美元造成壓力;而聯準會可能因喪失獨立性而放棄對抗通膨。

持有黃金可能很昂貴,正如 Warren Buffett 曾警告,因為它不會產生任何收益。(「如果你持有一盎司黃金直到永遠,最後你仍然只擁有一盎司,」他如此說。)

儘管如此,一些主流投資人仍在押注該資產。Bridgewater Associates 創辦人 Ray Dalio 於週二在一場會議上表示,黃金比美元更安全。他建議投資人將最多15%的財務投資組合配置於黃金(這與傳統理專提供的60/40股票與債券組合有顯著差異)。

Morgan Stanley 近期建議採用60/20/20的投資組合分配,讓債券與黃金權重相當。該行投資長 Mike Wilson 在 Reuters Global Markets Forum 表示:「黃金如今是比公債更值得持有的反脆弱資產。」

Citadel Securities 創辦人 Ken Griffin 在週一另一場會議上總結了悲觀看法:許多黃金買家認為,「我現在把黃金視為避風港資產,正如美元過去被視為的那樣。」

樂觀者

另一種投資觀點則認為,儘管美國與歐盟的債務膨脹等風險存在,A.I. 的進展將讓經濟維持火熱,足以抵銷任何威脅。

「許多人,包括許多大資金,都對那個更樂觀的情境抱持信心,」Cornell 的經濟學者 Ryan Chahrour 說。

還有,害怕錯過(FOMO)

「金融市場就像時尚,」Brookings Institution 的經濟學家與資深研究員 Robin Brooks 說。「就像喇叭褲又回來了。」

無論投資人與資產管理人主要是悲觀、樂觀,或只是害怕錯過,要判斷金價漲勢有多少其實與他們的情緒無關並不容易:全球各國央行多年來一直囤積黃金,以防範遭受西方制裁與政治不確定性。

目前,經濟學家與投資人都在觀望。「總會有人最終是對的,」Chahrour 說。「要不是金融市場對新情勢的調整較慢,要不就是這波金價的上漲只是暫時。」

資料來源

返回網誌